和陶渊明飮酒二十首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08页(782字)

【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正德十五年(1520)。纸本。草书。高24.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七)。

【赏析】:

祝允明“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集诗人、书家于一身。

这篇和陶渊明飮酒二十首,就是他的诗作。也是他晚年自书的一卷狂草。作品气势奔放、格调雄奇,取法怀素与黄庭坚,融合晋唐宋诸家草书而自成面目。

“善书者不择笔”。祝允明有足够的信心用一枝不太好的秃笔写下一幅很不错的作品。或许他从来就没将字的“工拙”放在心上。但是“不期工而自工”的境界,却是书家在艺术上“炉火纯靑”的标誌。

内心有所积郁,不吐不快。集“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志士于一身的大文豪陶渊明是“旣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爲欢笑尔。”这位诗人不知是“不善于书”还是“不屑于书”,总之,是“聊命故人书之”。祝允明却不是这样,他仿效陶渊明作了这些“和诗”,意犹未尽,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还要“一寓于书”,以书法来宣洩自己的情怀。此幅用笔老辣,疾涩相成,有“入木三分”之力,无飘浮流滑之病。结体雄奇,欹正相生,“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随意所至,不假安排,一任情感的波澜驱使点线自由渲涌。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积郁及抒发这些积郁时“不计工拙”的心态。也许,从传统的儒家美学观点看来,这幅作品似乎缺少中正、平和、含蓄之气。但正是因爲如此,作品才能着上自己感人的色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