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体书诀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82页(1743字)
【简介】:
明·丰坊书。纸本。楷、章草、篆、隷、草、狂草六体书。凡一百零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千零四十四字。共十四开。第一开25.6×25cm,第二开25.9×31.9cm,第三开25.4×27.7cm,第四开25.2×30.7cm,第五开25.3×27.5cm,第六开25.4×31.7cm,第七开25.5×28.1cm,第八开25.4×31.9cm,第九开25.5×31.6cm,第十开25.5×27.8cm,第十一开25.5×28.9cm,第十二开25.5×30.1cm,第十三开25.5×29.6cm,第十四开25.5×30.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九),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三。
【赏析】:
明朝书坛人才济济,群芳争妍,丰坊可谓风流才子。他十三岁就妙语惊人,不但博学攻辞,擅长书法,各体并能,并对书法艺术的执笔、运腕有着独到的研究。
此件《各体书诀》墨迹,首先给我们的感觉是:结体精严、点画飞动,血肉丰满,观之耳目一新。“双鈎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此古人所传用笔之诀也。”丰坊用其作爲《各体书诀》的开埸白,并付诸于书写的实践中,其小楷用笔时不避侧锋,有时收笔不回,构成潇洒自然之势。笔画于瘦硬中见柔和,以圆笔爲主,偶而兼用方笔。结体于古拙明秀中求严谨,俊媚内见遒劲,极富风采,与同时代其他作品相比,鹤立鷄群,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眞乃是有明一朝不可多得的小楷珍品。
丰坊的章草,却取法于晋人索靖的风範。由于他有着实的楷书功底,对古人法帖潜心研习,心领神会,触处成妙。在临习中处处体验用笔、运腕的感觉与要求,熟能生巧,自然。即使在无意中也能充分做到情趣盎然。综观整幅章草部分,有一股铦利气势。无拘无束、一气呵成。横画以直落点起笔,一般向上取势,笔画疏密有致,遥相呼应。偏旁配合随机生态,特别是率意的一捺,在章草中时有独到表现,恰恰是这富于个性的一捺,锋锐果断,饶有隷味,爲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天眞”感,纵横不羁,大有浑古之气。
丰坊《各体书诀》中的玉箸篆特别精采。曾谓“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伯喈以下皆然。”由于玉箸篆有较明显的特点如圆润婉转,笔画丰腴,从头至尾粗细匀等,藏头护尾,锋芒含而不露,所以丰坊才会有“结构淳古,使转劲逸”的领悟,在书写中把握得如此自然精到。我想这也与他长期苦学钻研笔法、重视运腕技巧有着密切的关係。用笔精到,笔力遒练,极具筋骨是丰坊篆书给后人留下的大致印象,它给人一种劲健、典雅的艺术享受。
丰坊的隷书在结体上以长方取胜,一破前人隷书的法规。而在用笔上却含有篆籀遗貌,结体古拙、舒展巧妙,秀丽多姿,疏密搭配得当,有丰富的节奏韵味。写小隷书容易产生拘谨感。丰坊着意把字形拉长,合理经营总体效果,稚拙情趣跃然纸上。不过,由于习惯于以行草笔致写隷书,用笔偏于轻捷而有生疏之感,然其格调也还局限于宋元以来的近世趣味,故在诸体书中还不算上乘。
行草书是丰坊最拿手的一种书体。他匠心独运,将篆书逆锋藏头的运笔方法融于草书中,使书法线条显得圆转、运笔娴熟,洒脱而又刚劲挺健,粗细变化幅度较大,节奏分明、气势连绵,基本上继承了元人鲜于枢那种强健而富于弹性的用笔遗风,又具备了同时的文徵明书法的某些点画特徵。
遍观《各体书诀》,在对丰坊书法作品进行欣赏时,除了从结构、用笔形态、神韵、意境中获得直观的美感和啓发外,更可以从其书法理论上进一步领悟他的艺术追求所在。作爲书法艺术的高层次欣赏,不仅要求作品在形式感上有较完美的审美体验,更需要在思想上、意蕴上有充沛的美的展现。《各体书诀》兼创作与理论二美于一身,它提供给我们的啓示与感受是很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