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165页(1011字)

【小传】:

康熙五十八年—嘉庆九年(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靑原、香巖、日观峰道人。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协办大学士,嘉庆三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四年,加太子少保衔。卒,晋赠太子太保,謚文淸,入祀贤良祠。博通经史百家,然政治文章,皆爲书名所掩。其于书法,由董赵而遍涉各家,重视临字,功力之深,可以乱眞。尤长小楷,用墨厚重,貌腴骨劲,别具面目。时称“浓墨宰相”。乾嘉之际,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四大家。着有《石庵集》。《淸史稿》卷三百二有传。

【集评】:

淸张维屏《松轩随笔》:“刘文淸书法初从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陈星斋先生尝论本朝书法,首推何义门,次则姜西溟、赵大鲸,似属偏嗜。以愚见言之,当以王文安、刘文淸爲最,次则张文敏、陈香泉、汪退谷。然张、陈、汪皆不及王、刘之厚。王犹依傍古人,刘则厚而能脱,入乎古人而出乎古人。其晚年妙境,盖先生已归道山,不及见矣。”淸徐珂《淸稗类钞》:“文淸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淸庙、明堂之器,推爲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其少年时爲赵体,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中年以后,笔力雄健,局势堂皇。迨入台阁,则炫烂归于平淡,而臻炉火纯靑之境矣。世之谈书法者,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其书之佳妙,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淸包世臣《艺舟双楫》:“文淸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又“近世小眞书,以诸城爲第一,所诣出苏、董二家之外。然其笔法则以搭锋养势,以折锋取姿。墨法则以浓用拙、以燥用巧,结法则打叠点画,放宽一角,使白黑相当,枯润互映。”淸郭尙先《芳坚馆题跋》:“晋唐元明诸大家得力全是个静字,须知火色纯靑,大非容易。国朝作者相望,能副是语者,只有石庵先生。”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本朝书有四家皆集大成以爲楷。集分书之成,伊汀州也;集隷书之成,邓顽伯也;集帖学之成,刘石庵也;集碑学之成,张廉卿也。”近人宗霍《霋岳楼笔谈》:“尝见文淸临瘗鹤铭,具廊庙之度,而兼山林之气,知其小眞书之妙,盖深有得于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