隷书五言联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209页(921字)

【简介】:

淸·伊秉绶书于嘉庆二十年(1815)。纸本。隷书。凡上下联正文十字,款十六字,共二十六字。178×33.3cm。首都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

【赏析】:

观伊氏此隷书联,严格的中锋行笔,藏头护尾,法度森然,而且笔画粗细大致均等,圆润率直,分明是地道的篆籀笔意。结体追求左右平均匀称。然而,其改篆籀的纵势爲八分的横势,篆隷结合,古趣盎然,金石之气,跃然纸上。伊氏隷书,善用浓墨,墨色柔润,乌亮如漆,笔划光洁精到,无斑剥的碑痕而有金石之气,无传统帖学的柔弱秀媚而有圆润含蓄的帖意,可说是典型的碑帖结合的代表作品。伊氏又“能拓汉隷而大之,愈大愈壮”。笔划粗拙雄强,结体稳定踏实,横平竪直,严整工稳,显得正气凛然,撇捺左伸右挑,恣意纵横,外柔内刚,显得潇洒飘逸,随意自然。法国秉明在《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一书中讚伊书“壮伟厚重,笔划往往越出格子,侵入边缘留白,发出一种威临观者、震慑观者的气魄。文字内容和书法形式锤打爲一体,是道德律的命令句,是榛喝,彷彿是摩西捧出来的戒律碣。这和过去唐代的醉狂派,宋代的抒情派,明代的宁丑派都是不同的”。确实如此,伊秉绶用笔简练随意,率直自然,结体开张奇肆,大气磅礴。特别是下联“直取性情眞”中的“直”与“眞”及“性”与“情”的相同结构的巧妙变化,颇具匠心又毫不娇柔造作,藏巧于拙,于工稳中求变化,令人回味无穷。总之,伊秉绶隷书追溯秦汉,归眞返璞,是在更高层次上再现古风,而这种古风的形成,恰恰宣告了流美飘浮的帖学之风的终结。

他的正直与较豁达的性格在他的书法中亦有一定的体现,平正直率,毫不做作。委婉含蓄,柔中见刚。他的书法更多地体现了随意出格与法度规範,古风与现代意识,碑与帖,博大与精巧,诸方面的对立统一。这也正是伊氏隷书的突出的特点。这又是明淸以来萌发的民主意识在书法艺术上的反映。在追秦摹汉中又敢于自我表现,也是同时的碑学大师共同追求的时代意识,这一切,在欣伊氏此联时都能感受到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