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储蓄
书籍:中华金融辞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66页(400字)
又称“强迫节约”,指个人非自愿储蓄,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引起资本增加的一种现象。在充分就业的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期,当新的投资开始后,消费品变少了,于是商品价格上涨,直至消费者从市场上撤回的资金与新投资的数额相等为止。只要商品的价格比货币工资增长得快,通货膨胀就会造成实际消费的下降和实际(强迫性的)储蓄的上升。当一个公司将大部分赢利保留下来不作分红时,即是在强迫股东进行储蓄。多个股东不能花费它在公司所得中所占的份额,便是被强迫进行储蓄,这种储蓄反映为其资产的增加。当一国政府向公民征税并将得来的资金用于投资时,也是一种强迫储蓄。许多不发达国家,就是用这种办法获得大部分储蓄,通过人为地压低消费来促进资本形成的。此外,中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供给短缺,有钱买不到需要的消费品,居民不得不将钱存入银行。这种消费得不到满足的储蓄,也是一种强迫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