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唐宋金元钱币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478页(481字)

中国从唐、宋期至金、元期的货币。自魏至隋朝时期币制混乱,五铢钱多被熔销私铸恶钱或改制器皿,到唐代缺铜乏钱,以布帛充当货币的现象又有回潮。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铸新钱,面铸“开元通宝”四字,意为开始新纪元所通行的宝货。开元钱改变了传统的重量名称“铢、两”,而以每枚为一钱,称为“通宝”;或将“上、下、右、左”四字的顺序作“上、右、下、左”读,俗称“元宝”,开创了后世称货币为元宝的先河。后又铸育“乾封泉宝”(公元666年)、“乾元重宝”(公元758年)。五代十国时期,分别铸有后梁的“开平通宝”、后唐的“天成元宝”、后晋的“天福元宝”、后汉的“汉元通宝”和后周的“周元通宝”;南唐铸有“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其他割据国也曾铸有大钱、铁钱或铅钱。北宋时期,币制恢复统一。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铸“宋元通宝”,以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面文。南宋因境内产铜少,很少铸钱;而铁钱和纸币使用增加。金初用宋及辽国的旧钱,后发行交钞。元初发行纸钞,曾下令废止铜钱,但因纸钞贬值,民间仍靠白银与铜钱流通。

上一篇:秦隋钱币 下一篇:明清钱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