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银贵钱贱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499页(453字)

中国清朝嘉庆以后复本位制下产生的一种货币比价现象。明清时期,白银的商品货币地位逐渐增强,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白银需求的主要来源是海外白银流入。明中叶至清初,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白银不断由美洲、不列颠、印度等国输入中国。清政府规定:白银一两对制钱(文)的比价为1∶1000。白银的大量流入,市场价格一般均在千文以下,呈现银贱钱贵趋势。如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银钱比价为1∶700文;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为1∶800文~900文;雍正中期为1∶700文~800文等。嘉庆中期以后,鸦片贸易使中国白银开始大量外流,银价随之上涨,转为银贵钱贱。如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银钱比价为1∶1300文,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为1∶1600文;道光二十五年为1∶2000文~2300文不等。中国作为一个用银国,银价持续上涨(在嘉庆十三年至咸丰六年即公元1808年~1856年尤为剧烈),给农民、小生产者以沉重打击,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损害。

上一篇:流借 下一篇:金贵银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