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纸币币值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70页(387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单位纸币所含价值量。根据地的纸币,是可兑现的银行货币。由于它是在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条件下发行的,所以,其币值不仅受纸币流通规律的制约,而且同根据地的发展与收缩,巩固和消失密切相关。经历了一个稳定、波动、贬值的过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之前,虽然各革命根据地分散发行货币,但币值尚称稳定,特别是东古银行、江西工农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的纸币,始终保持稳定。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并于同年7月开始发行纸币,由于发行量控制在适当的限度之内(65万多元),所以发行之初信用较高,流通顺利。1933年,随着军队给养及军事设备等开支剧增,财政收支不平衡,导致纸币发行额猛增到200万元。这一年物价急剧上涨,1934年初至10月长征开始时,国家银行纸币发行额高达800万元,纸币已严重贬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