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管理通货政策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22页(1570字)

由国家金融管理当局公开操纵货币系统、实行货币管理、以维持币值稳定物价的一种政策主张。管理通货政策是J.M·凯恩斯在其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提出的政策思想。

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用恢复金本位制来管理货币的主张,凯恩斯认为,恢复金本位制有两点不利:一是谁来负担维持黄金价值的费用。维持黄金价值就必须考虑其存量和增量,这需要相当的费用。每年花费如此多的费用来维持金本位制这个门面,有何意义呢?二是怎样使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共同合作来维持金本位,这也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因此,凯恩斯提出了他的管理通货政策思想,其主要宗旨有两个: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所有的金本位制都已经被管理通货所取代,管理通货本位在当时已取得了相当巩固的地位。管理通货是一种由国家统制发行,准许兑现,并在某种客观标准下保持一定价值的国家货币形态。管理货币有别于名目货币和商品货币等其他国家货币形态。从其具有较小价值或全无价值的纸币上看,管理货币与名目货币相似;而其价值与某种客观标准保持联系上看,它又与商品货币相似。因此,管理货币实际上是名目货币与商品货币的混合物,其中哪种要素占的比重大,管理货币就趋近于哪种货币。从现代货币制度的发展态势看,管理货币日渐失去其商品货币的要素而日益增大其管理要素。在管理货币已起着主宰作用的情况下,恢复金本位实无必要,即使请回了金本位制,它也只能作傀儡君主。而且,从现实来看,恢复金本位制对英国毫无益处,因为,当时黄金主要集中于美国,恢复金本位制无异于把各国中央银行调节价格水平和调节信用的职能拱手让给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从而造成各国货币制度受制于美国的局面。

②管理货币论者认为,在管理通货制度业已稳固建立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由国家金融管理当局操纵货币系统、稳定币值的办法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对此,凯恩斯以其现金余额方程式作出了解释。他的方程式可表示为:

n=P(K+r·K′)

式中,n为现金总量,包括钞票或其他流通中的现金;P为一个消费单位的价格,即物价指数;K为人们以现金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K′为人们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的消费单位数量;r为银行持有的现金准备率。凯恩斯认为,n和r是由制度决定的,r取决于银行的准备政策,K和K′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制度是否健全发达,但它同时又随经济周期而上下波动。K和K′的变动将给物价以决定性的影响,而物价变动又会引起生产水平变动或商业循环波动。因此,要稳定生产水平,熨平经济循环波动,就必须稳定K和K′。凯恩斯认为,应通过国家金融机构来稳定K和K′,即用银行利率调整来稳定K和K′。也就是说,当K′有增加倾向时,就降低利率,促使其增速减慢。同时,一旦利率降低,贷款容易,廉价的货币就会冲销K的增长,因为它引起了r的减小;相反,当K′有下降倾向,国家金融机构就可提高利率水平,如果利率政策不能奏效,国家金融机构尚可适当地调整和变动n及r,以便抵销K和K′的变动。总之,通过国家金融机构来调节利率,操纵货币数量,就可使物价水平,进而使生产水平稳定下来。总之,凯恩斯认为,国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投资和储蓄水平,就可以稳定物价,消除经济的循环波动。

管理通货政策是凯恩斯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目前各国所实行的货币制度实际上就是凯恩斯所谓的管理通货制度。这一政策还表述了通过国家金融机构操纵利率,以促进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并最终达到物价稳定的一般均衡思想和稳定物价的思想。也可以这样说,管理通货政策论是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萌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