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储蓄投资利率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34页(1441字)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均衡之点的理论。属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首倡此理论者系英国资产阶级剑桥学派或古典学派的奠基人歇尔。马歇尔提出储蓄投资利率论后,即得到西方资产阶级各学派的赞扬,不少资产阶级货币经济学家如卡塞尔、卡佛·奈特、夫禄克斯、陶希格和瓦尔拉,都坚持储蓄投资利率论。

1980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储蓄构成资本的供给,投资构成资本的需求,储蓄与投资好似剪刀的两片刀刃,共同起作用来决定利率。于是,他将西尼尔的资本节欲说改称为“等待”,并用它来决定资本的供给,又把萨伊的资本生产力说用来决定资本的需求,宣称利率乃是资本供求趋于相等之处的价格。

为何储蓄与投资会形成剪刀叉来决定利率?马歇尔从资本供求理论分析说,在资本供给方面,“等待是成本的一种要素,如同劳作是成本的要素一样真实,当累积起来以后,它就被列入成本”,因此,“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各种不同的劳动和节欲或储蓄商品生产所用资本所需要的等待;所有这些劳作和牺牲加在一起,就叫作商品的生产成本,对这些劳作和牺牲所必须付出的货币额叫作商品生产的货币成本,或为简单起见,叫作商品的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就是为了引出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劳作和牺牲的适当供给而必须付出的价格;换言之,生产费用就是商品的供给价格”。既然等待是构成资本商品供给的价格因素之一,利率又为资本的价格,那么利率就与储蓄成正比,即利率的提高就有增加储蓄量的倾向,利率降低就有减少储蓄量的倾向。这样利率与储蓄便形成剪刀的一边刀刃。从资本需求方面讲,马歇尔认为利率的高低与投资需求量的大小成反比,即利率高投资需求小,利率低投资需求大,从而形成剪刀的另一边刀刃。

有了剪刀的两边刀刃,马歇尔把利率、储蓄和投资三者综合起来,按剪刀叉原理来决定利率。他说:“利息既为任何市场上使用资本的代价,故利息常趋于一均衡点,使得该市场在该利率下对资本的需求总量,恰等于在该利率下即将来到的资本的总供给量。”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在图16-7中为II′曲线;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在图16-7中为SS′曲线,故在利率作用下II′曲线与SS′曲线将相交于Q点,此时Q点决定的利率是均衡利率r0

图16-7

至此为止,马歇尔所论述的储蓄与投资均为利率的因变量,利率为自变量,显然是利率可调节储蓄与投资。但另一方面,马歇尔又强调资本的供求决定利率,即储蓄与投资为自变量,利率为因变量,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他说:“一般来说,储蓄倾向的增加,使得等待的服务不断扩大,并使它不致按象以前一样高的利率才能得到雇佣。这就是说,利率将不断下降。”当一个国家需要大量资本进行投资时,会使该国的利率极度地提高。相反,当这个国家减少投资出现过度资本供给时,则该国利率会下降。这就引出了一个矛盾,即利率与储蓄和投资究竟何者起决定作用。然而从动态经济来看,这个问题又正好是客观现实发展的结果。如果没有储蓄与投资的某种平衡,利率就不能确定,而利率的变动事实上又在迅速地影响着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投资的变化又会实现新的均衡,从而决定新的均衡利率。利率与储蓄和投资的这种相互作用,在客观现实中是必然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