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新制度学派通货膨胀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88页(1262字)

以约翰·K·加尔布雷斯为主要代表的美国新制度学派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新制度学派认为,不能仅仅从成本推进或需求拉上角度来研究通货膨胀成因。加雷布雷斯提出“二元体系论”,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二重结构”或称“二元体系”经济,一个是由大公司组成的“计划体系”,另一个是由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组成的“市场体系”。只有把通货膨胀放在这样一个经济系统中考察,才能从宏观方面回答价格推动的力量及通货膨胀机理。

计划系统与市场系统在价格决定、收入分配机制上的作用是极不相同的。计划系统经营高度集中、要摆脱市场的束缚,实行价格控制;市场系统是服从于市场力量的分散经营部门。二者间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市场系统所使用的动力、燃料、机器、设备、原料及交通运输是计划系统供给的,市场系统没有价格控制权不得不接受计划系统的支配、控制。相比而言,计划系统参与者的收入比市场系统参与者的收入更加稳定和可靠。

加尔布雷斯运用他所提出的“权力转移论”、“公司新目标论”和“生产者主权论”来进一步说明:通货膨胀源于计划系统,并在竞相提高收入的压力下加剧。他认为,企业的“权力归于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的供给者。计划系统中的大公司、企业,一方面集中经济和政治权力,另一方面又将权力分散给企业内部的下级转移给各个集团(主要是技术专家阶层)以及工会。他认为,在先进的工业国中,没有工会和有不施加影响的工会的大企业都是罕见的。这样,由于二大系统地位的差别及权力分散,使得大企业对价格的支配力越来越大,个人通过工会等组织也能加强自己对收入的支配。在计划系统中,由于企业权力已转移到“技术专家阶层”,他们对企业并不以实际最大限度利润为目标,而是把企业的“收入水平的稳定”和“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率作为主要目标。“技术专家阶层”为避免工人罢工对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往往同意工会提出的增加工资的要求,对此,大企业可以用提高价格的办法加以抵消。大企业将对工会的让步损失转嫁给了消费者。由此物价上涨,生活费用提高,于是又引发下一轮的工资提高要求,如此循环不已,形成计划系统中由工资-提价轮番推动的通货膨胀。市场系统中的工会力量会坚持向计划系统中工资水平看齐,提高工资,从而形成整个经济系统中由工资-提价轮番推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限制性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无效的。抑制总需求会造成产量和销售下降,但企业并不降低价格,失业反而会上升。这种“滞胀”局面会持续到失业严重到使工会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提高工资的要求受到抑制,而经济衰退和市场销售额下降到可以迫使企业降价的时候。

加雷布雷斯认为,对付通货膨胀的有效办法是采取“直接介入的收入、价格政策”。他指出,要消除通货膨胀,只用增加失业来控制收入和物价上涨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即实行收入政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