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货币思想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736页(802字)
中国古代关于货币对农、工、商业调节作用的思想。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左拾遗、刺史、太子少傅等职。他生活于中唐时期,时值钱荒,其货币思想主要是为解决这一问题。
白居易从农、工、商的社会分工出发,分析了货币对三者的调节作用。他说:“谷帛者生于农也,器用者化于工也,财物者通广商也,钱刀者操于君也。君操其一,以节其三,三者和钧,非钱不可也。”(《白香山集》卷四十六)他认为货币的作用在于调节农工生产和商品流通,使农、工商三者取得平衡。这一思想源于《管子》。白居易在此基础上,又将商业独立出来考虑,把货币和商业在流通中的不同作用区别开来,认为商业是通财物的,农工生产出财货,待商而通。货币在调节农工财货生产时,也同时调节商业,使农、工、商三者达到平衡。这是对管子思想的发展。
货币调节农、工、商的办法,白居易认为是国家应掌握货币和谷物,通过货币的投放与回笼,谷物的聚散,使物价保持在适当水平,避免谷贱伤农,又避免工商受损。他的基本思想是国家控制货币,以货币掌握谷帛,从谷帛调节工商,这一思想是有其道理的。如果国家既控制了货币,又掌握大量谷帛,那么是可以做到农桑不为困,工商不徒劳的,可以做到价格平而利益均。难能可贵的是,白居易看到了货币御万物的道理是客观的,即便再伟大的人物也改变不了这一客观规律。
白居易还分析了当时钱重的原因。第一,货币滞留在政府和富豪手中,退出流通领域,被储蓄起来,表明他已意识到储藏货币与流通货币的区别。第二,铜币的实际价值大于其名义价值,使人销毁钱币铸造铜器以获利,他提出的救治办法,一是恢复现庸,免征现金。二是禁铜政策。实际上都是很难以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