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铜重楮轻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739页(999字)

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端临对铸币及纸币的认识。马端临赞美铜钱,但不反对楮币的流通。他指出:“至若权轻重,通贫富而可以通行者,惟铜而已。故九府圜法自周以来未之有改也。……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之,古人之意也。至于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借以衣,饥借以食,贫借以富,盖未之有。然铜重而楮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文献通考·自叙》)。他把纸币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运送便利及发行成本低,并可避免“犯铜”、“搜铜”等弊端。但他能通过对货币流通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部分地抛弃了他对铜钱制度的迷恋,肯定纸币流通的意义,已属难能可贵。此外,马端临认为蓄钱志在流通,即货币贮藏者的目的是要在有利的场合使货币重新进入流通,由封建国家以立法禁止人们贮藏货币实无必要。他说:“蓄钱者志在流通,初不烦上之人立法以教其懋迁也。今以钱重物轻之故,立蓄钱之限,然钱重物轻正藏镪逐利者之所乐闻也。人弃我取,谁无是心,正不必设法禁以驱之”(《文献通考·钱币一》)。在古代社会,人们贮藏货币的目的是较永久化地保藏价值,亦即把货币长期窖藏起来,尽可能使它不再进入流通。马端临把蓄钱一般地看作是志在流通,并用这一观点来批判唐代蓄钱之禁,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尽恰当。

西汉以来的思想家一样,马端临坚持货币发行权的集中与统一,并提出其须具备的条件。他认为铜、铁、铅、锡等货币材料搬运困难,而且铜、铁钱的价值小而用途广,不能不多选“坑冶附近之所”置监铸钱。这意味铸币权固应统一集中,而铸钱监仍可分设各地。而纸币却应“钱币之权当出于上”,“造钱币之司”亦“当归于一”(《文献通考·钱币二》)。他认为南宋楮币应集中在“行都印造”发行,不应再让川、湖等地“各自印造”川引、湖会等流通,以至造成各地通货膨胀。他还指出,当时封建朝廷在两淮、荆湖印造地方纸币的“初意”是“欲暂用而即废”;他谴责这种邪恶的意图并指出,纸币一旦“流落民间便成现镪”(同前书),何可任意作废。这里,把纸币与“现镪”(铜钱)等同起来虽不妥当,但他反对任意废除纸币给人民带来的损害却是正确的。

上一篇:钱实楮虚论 下一篇:楮币折阅罢行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