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钱币革命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748页(713字)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实行纸本位制的主张。孙中山于1912年底发表了《钱币革命》一文(即《救亡策》),提出“钱币革命”的主张。其后在1917年到1919年的《孙文学说》、《以用钱为证》中,他又重申了钱币革命的思想,并作了一些理论上的发挥。孙中山所谓钱币革命,就是实行纸本位制。在理论上,孙中山首先认为“钱币者,百货之中准也。”所谓“中准”包含两个职能,即“百货交易之中介”和“百货价格之标准”(《钱币革命》)。他十分强调“行钱币革命,以解决财政之困难。”孙中山实行“钱币革命”的具体办法是:①由国家统一发行纸币,不准金银在市面流通。②税务处根据国家每年预计的税收数目,发行债券交由纸币发行局换取同额纸币以作财政支出;俟税务处从捐税中收回纸币,即将纸币交给纸币销毁局以赎回债务,销毁局即将收回纸币予以毁销,如额外追加预算亦照此方式进行。③纸币发行局从民间收来金银、货物或产业时,可以照价发给纸币,此项货物应交由公仓就地发售,所收回纸币亦交销毁局毁销;至于本位币,“仿日本以金为定制。”

孙中山的钱币革命论为朱执信所继承和发展。针对当时许多人认为“纸币以不换而跌价,即恢复兑换,为惟一救济之方法”的说法,朱执信写出《中国古代之纸币》一文,“取九百年来中国纸币之历史,加以近代学术上之批评比较”,“用以阐明货币价值之基础,及其对于物价之关系,即现在制度之真正缺点,及其救治着手之处”,并从中得出“救今日纸币之穷,惟有置纸币之基础于所代表之货物,而于其兑现一层可以置之不问”,即实行钱币革命的结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