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书籍:中华古文明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804页(438字)
古代佛教石窟。
在今山西大同武周山(云冈)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小龛1100多个,佛像51000余尊。
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多建于北魏和平元年(460)至太和十八年(494)。第一期为和平初昙曜开凿的五窟,窟仿印度草庐式,佛像形体高大,深目高鼻,线条简洁,相传模拟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形象而凿。第二期石窟,开凿于献文帝时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465-494)。造像题材多样,大像减少,出现世俗供养人行列,佛像已有褒衣博带式装束,适应孝文帝服制改革措施。
第三期石窟,开凿于迁都洛阳后至正光末(495-524)。佛、菩萨面形清瘦,全着褒衣博带,汉化倾向明显,题材多为佛传故事。同时中小窟已成为主体,窟主身份下降,无官职信徒增多,表明佛教已在平民中广为传播。唐代以后,开凿减少,但辽兴宗、道宗时,仍有十年大规模开凿。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并为北方三大石窟。
上一篇:库木吐喇千佛洞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