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58页(292字)

官名。

本为入侍君主之意。秦代始置,为丞相属官,无定员;掌往来殿中奏事。西汉沿置,为加官;秩千石,掌侍从皇帝,出入宫廷,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武帝时得参议朝政,奉使发兵;多以皇帝佞幸、文学侍从之臣、材武之士、功臣子弟或重臣、儒臣任之。东汉转为实职,秩比二千石。

初以“旧儒高德、学识渊懿”者居此职,后则以权臣任之。魏晋时为门下省属官,地位、作用日益尊显。南朝时得掌机要。北周改称纳言,隋初沿袭之,后改侍内,旋复旧称,为门下省长官。

唐朝沿置,玄宗时改称左相,肃宗时复旧称,渐为大臣荣衔。

北宋掌参议大政,审核诏旨、奏章。辽、金亦设,南宋废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