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问题的争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97页(894字)

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理论界就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引发了两种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和争论,主要涉及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社会革命与自然革命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于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之间的关系,李光灿等人主张从二者的联系和统一上全面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不断革命论本身,正是不断革命和革命发展的阶段性这两者对立的统一。革命既然是不断地进行着,就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发展阶段,要求它有步骤地、一个接一个地前进。这是对立的统一体。如果片面地强调一面而轻视另一面,或者片面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其结果就破坏了它的全面性,既违反了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又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论。(参见《理论战线》1959年第7期)另有一部分人过分强调不断革命,忽略革命发展的阶段性,甚至认为,只要不停顿地进行生产关系方面的革命,就可以很快地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因而把要求稳定生产关系、反对“共产风”、“一平二调”的正确意见说成是“反对不断革命”的右倾机会主义言论。(参见1960年1月6日的《吉林日报》)关于社会革命与自然革命的关系,艾寒松认为:共产党人要解放全人类,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就要领导人民不断进行解决人与人之间对抗性矛盾的阶级斗争的社会革命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生产斗争的自然革命,并且只有先解决了社会革命,然后才能集中力量进行自然革命。

中国现阶段进行的阶级斗争的社会革命已经完全解决,不断发展的革命前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已开始全力转向自然革命,向自然进军的阶段。(参见《跃进》1958年第1期)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艾寒松的“全力转入论”是在“劝人丢掉阶级斗争的武器”,是在宣布“经济、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结束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已经结束了。”(参见《哲学研究》1958年第6期、《跃进》1958年第9期)。这场争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基本内容、对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工作重点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