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99页(1372字)
亦称社会主义革命。
它是以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联合其它劳动者阶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向前发展的桎梏时,无产阶级革命就具备了客观条件。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它在根本上是不可调和的。当这种矛盾和斗争发展到最尖锐的程度时,就必然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方式来加以解决,即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空前伟大的革命,它和以往的一切革命不同。它不是由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以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最后消灭任何剥削制度和任何剥削阶级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区别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征是: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在较为现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已经具备时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没有具备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夺取政权,并使这种政权适合于已有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在夺取政权以后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经济。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以夺取政权为终结,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是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只须利用和修缮旧的国家机器,社会主义革命则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把被剥削的劳动群众稍微长期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社会主义革命能够而且必须使广大劳动群众同无产阶级结成巩固的同盟。
无产阶级夺于政权不是革命的结束,而是运用政权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逐步消灭削剥阶级;有步骤地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革命还要求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建立后,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力,改造一切旧的观念形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彻底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存在的条件,最终消灭阶级,过渡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而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发生的结论,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用暴力革命(不排除其它形式)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有一些国家相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预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后开始的。从苏联、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今天,世界形势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