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51页(838字)

源于拉丁文utitias,即利益,也译为“功用主义”、“乐利主义”。

是以实际利益或功效作为人们行为原则的一种伦理学说。功利主义渊源于古希腊智者派,鼓励人们向往自由和发展个性。伊壁鸠鲁被认为是功利主义的先驱,他提倡求乐避苦的快乐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的伦理思想,已经具有了功利论思想,提出个人利益和幸福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但又认为追求个人利益不能违背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主张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十九世纪英国的边沁和约翰·穆勒形成了完整的功利主义学说,并成为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边沁提出追求个人快乐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机,“效用原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道德的最高原则,并强调有利于资产阶级就有利于全人类。约翰·穆勒继承了边沁的理论,正式提出和使用“功利主义”一词,并组织了“功利主义学会”,出版了《功利主义》一书。但他不赞成采取极端狭隘的功利态度,主张把利他主义也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

克思主义并不笼统地反对功利主义,只是反对建立在剥削制度上的地主、资产阶级的狭隘功利主义。毛泽东曾对功利主义作了一个最好的说明,他说:“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

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1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仍然是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极其有害的。我们仍然应大力提倡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