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三要素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63页(1086字)

也称生产力三因素论。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理论界关于生产力因素讨论中的一种观点。主张生产力由如下三个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或手段;劳动对象。另一种观点是把劳动对象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

生产力三要素说的论据是:第一,生产力由以上三个要素构成符合克思的观点。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就是生产力的要素。

因为生产力表现为生产水平或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过程的结果。而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又是形成劳动过程的要素。

第二,在生产力要素中,生产工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置疑的。马克思说过:“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4页)。但是,马克思又指出:“尽管直到现在,历史着作很少提物质生产的发展,即整个社会生活以及整个现实历史的基础,但是至少史前时期是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所谓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材料,分划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同上)。

这说明,促成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促成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原材料(劳动对象)也是重大标志之一。可见,在生产力要素中,系统强调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并不导致把劳动对象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

第三,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一个必要的要素。

因为:①劳动对象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

没有劳动对象,生产力就不是具体的现实的生产力,而是抽象的可能的生产力。②劳动对象对生产工具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③劳动对象不同,直接影响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马克思指出:“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对象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巨大。

例如,由于科学技术的影响,劳动对象的革命,合成材料尤其是工程塑料的出现,它们同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装置一起,构成了当代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生产力三要素说对于理解生产力的要素、结构和本质等等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完整、准确地把握和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只是局限于生产力三要素说也是不够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