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概述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焙烤工业实用手册》第188页(2660字)

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在焙烤食品中一般用于产品表面装饰、馅心调色以及果料、蜜饯着色等。它可使制品色彩鲜艳悦目,色调和谐宜人,起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具有提高商品价值和促进人们食欲的功能等作用。

(一)着色剂的分类

着色剂按其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按其结构人工合成着色剂可分为偶氮类、氧蒽类和二甲烷类。天然着色剂又可分为吡咯类、多烯类、酮类、醌类和多酚类。按着色剂的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根据生产工艺可分为提取、化合、发酵等。

(二)食品着色的色调与着色剂的调配

1.食品色调的选择

食品色调选择的依据是心理或习惯上对食品颜色的要求,以及食品色调与风味、营养的关系。要选择与该食品应有色泽基本相似的着色剂,或根据拼色原理调制出相应的颜色,如奶油用奶黄色,通心粉用蛋黄色,葡萄酒用紫红色等。

有研究资料,可以刺激食欲的色为红色、赤红色、桃色、咖啡色(黄褐色)、乳白色、淡绿色、明绿色。对食欲不利的色被认为紫红、紫、深紫、黄紫、黄橙、灰色。但由于民族习惯、地区风俗的不同,人们对食品颜色的感觉也不尽相同。

2.色调的调配

由于我国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仅红、黄、蓝三种,为了能满足生产中食品特定的着色需要,可将上述三种基本色按不同的比例进行调制,即可调配出多种不同的色调。红、黄、蓝在调色中的一般规律是:

几种色调混合配比见表1-3-10。

表1-3-10 几种色调的食用着色剂配合比 单位:%

3.着色剂溶液的配制

当使用固体状着色剂时,一般配制成浓度为1%~10%的着色剂溶液应用。配制时着色剂的称量要准确,分布均匀,使产品前后一致,色调均匀。

配制的着色剂溶液浓度不宜过大,过浓则难于调节色调,也不易过滤。着色剂溶液应做到随配随用,因为配好的溶液在夏天即使贮藏于冰箱,或是在冬天存放一定时间亦会有着色剂析出。

配制着色剂溶液所使用的水,通常是应用经煮沸、冷却后的水,亦可应用蒸馏水或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的水。配制着色剂溶液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剩余的着色剂溶液保存时应避免日光直射,最好在冷暗处密封保存。

同一色泽的着色剂如混合使用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单一着色剂允许量。

(三)着色剂的使用性质

1.吸光值与色价

着色剂的染色力强弱,可测定其溶液吸光值。相同条件下,溶液吸光值越高,表明被测着色剂中所含有色成分越多,染色力越强。

对天然着色剂的染色力,还可采用色价来表示。色价也称比吸光值,即100mL溶液中含有1g着色剂,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值。

对于人工合成着色剂,由于成分单一,所以含量高,染色力强。

2.溶解性

我国许可使用的着色剂均溶于水,不溶于油。当要溶于油时,可使用乳化剂、分散剂来达到目的。对于着色剂的溶解度,大于1%者视为可溶,在1%~0.25%者视为稍溶,小于0.25%的着色剂为微溶。着色剂的溶解度受温度、pH、含盐量、水硬度等因素影响。

3.染着性

用食用着色剂对食品染色时,要注意着色剂对上色部分食品的染着性质,即易不易染色,易不易脱色。

4.坚牢度

坚牢度是衡量着色剂在其所染着的食品上,对周围环境适应程度的一种度量。坚牢度是一个综合性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耐热性。焙烤食品加工中要进行高温烘焙,所以要求着色剂要有一定程度的耐热性。着色剂的耐热性与食品中的糖类、食盐、酸、碱等有关,当上述物质存在时,多会促使其变色、退色。

(2)耐酸性。着色剂在酸性较强的水溶液中会变色或析出,所以要考虑其耐酸性。

(3)耐碱性。对使用了膨松剂的糕点类食品,要考虑着色剂的耐碱性问题。

(4)耐氧化性。着色剂会与空气中的氧、氧化酸、含游离氯或残留次氯酸钠的水等作用而变色、退色,这种作用还与共存的重金属离子等因素有关。

(5)耐还原性。食品添加剂中的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等,对着色剂有一定影响。

(6)耐光性。在食品包装中,大量采用透明的塑料包装材料,所以自然光的紫外线会影响着色剂。着色剂的耐紫外线与周围环境中的pH、水的硬度、金属离子有关。

5.变色

各种着色剂溶解于不同溶剂中或溶剂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度,尤其是在使用两种或数种着色剂拼色时,情况更为显着。如靛蓝能使赤藓红变成褐色,而靛蓝与柠檬黄混合后经日光照射,靛蓝极易退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