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能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85页(515字)

作为主体人的各种功能状态和实际效果的总和。

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世界的主观条件和本质力量。主体能力包括劳动能力、思维能力、分辨能力、洞察能力、预见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等。主体能力要有一定的天赋条件,这就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各种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从根本上说来,主体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主体在实践中能动作用于客体、改造客体和利用客体;而客体也作用于主体,使主体和主体的社会结合发生变化,从而使主体获得各种作为主体之规定性的品质。主体的劳动经验和技能、主体的文学和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洞察力、预见力等等,都是实践的直接和间接的产物。主体能力随着实践和实践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由于某些实践成果向工具的转化,因而主体借助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工具之助,百倍地增强了主体能力。

劳动和认识工具,作为主体器官和功能的放大和延长,是从属和服务于主体的。先进的实践工具和认识工具,帮助主体去驾驭和和利用各种自然力,进一步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现代各种科学技术及其物化的设备和仪器,极大地提高和增强了主体的地位和能力。与此相联系,对主体进行文化、科技和思想教育,也是提高主体能力的重要途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