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51页(1192字)

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唯心主义的最早的一场斗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了资产阶级右翼的恐慌,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立即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挑起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这场论战开始于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用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主张对中国社会作一点一滴的改良。

当即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蓝公武于同年8月3日在《每周评论》第33期上,发表了《问题与主义》一文,指出主义的研究和鼓吹,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最切实的第一步。”随后,李大钊于8月17日的《每周评论》第35号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有力地驳斥了胡适的谬论。胡适后又发表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新思潮的意义》等文,但论战的规模并不大,延续的时间也不长。

胡适在所发表的文章中,以实用主义为理论武器,把问题与主义对立起来,否认真理的普遍性,提出要“赶紧解决”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此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反对革命,企图把人们引导到阶级合作、改良主义的道路上去。

李大钊的文章对胡适的谬论逐一作了有力的批判。第一、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批判了胡适鼓吹一点一滴改良的改良主义。明确指出:在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女子解放等各种社会问题中,只有经济问题才是根本问题;经济问题的解决,才是问题的根本解决;不彻底改造旧的经济基础,胡适所罗列的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从而论证了“根本解决”的必要性。第二、批判了胡适把主义看成是一种“抽象的名词”,否认真理的普遍性,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明确指出:“主义就是人们共同趋向的理想”,又是人们判别社会生活“满意不满意的尺度”,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工具;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宣传多数人的理想,宣传一种普遍真理。这样就从主义本身的性质及其社会作用上批判了胡适对主义的歪曲,论证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批判了胡适把主义与问题割裂开来的实用主义的经验论。

明确指出“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主义是解决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要解决问题必须谈主义。

任何实际的社会问题,都不是靠那一个人的努力可以解决的,必须靠社会上多数人共同奋斗,这就要使社会上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因此,问题要研究,主义也要宣传。

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对于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地位,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