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对象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70页(587字)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分为两类:①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的现存物,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的矿藏等。②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一般称为原料,如纺纱用的棉花、制造机器用的钢材等。原料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开发自然资源直接获得的原料,即天然原料,如天然橡胶、天然纤维等;另一类是合成材料,如合成纤维等。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一个必备的要素,在生产中没有它就不能生产任何产品。

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组成的实体性因素之间以及在实体性因素与非实体性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劳动对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断发现自然界中新的物质存在形态,或者物质的新的属性,使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大和增加。当代新的材料革命和生物工程的兴起,使人类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廉价的劳动对象,这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如用工程塑料代替某些金属制造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节省加工费用。在世界上某些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更加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材料工业,制造更多更好的人工合成材料。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按照它们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来区分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种场合下是劳动资料,在另一种场合下是劳动对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