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16页(737字)

社会生活中群体对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所持的有倾向性的情绪、议论和态度。

它包括对革命的、进步的、善的、美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和赞扬,对反动的、落后的、恶的、丑的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和谴责。社会舆论不仅在政治上起着导向作用,更是提高个人对道德理论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影响整个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社会舆论包括官方的自觉的有组织的较为集中的正式舆论和来自民间的无组织的分散的非正式舆论。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自觉地掌握舆论工具和舆论导向,使对自己有利的社会舆论得到广泛的传播,压制甚至取缔对自己不利的社会舆论及传播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所谓的“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新闻”作为舆论导向的重要方面,总是要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社会舆论也是不可能达到统一的,有统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总还存在被统治阶级的声音,形成被统治阶级的舆论。不同的社会舆论反映着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阶级倾向和阶级斗争。

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以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舆论,是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党和政府自觉地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掌握电影、戏曲、歌、文学等文艺作品的指导思想,造成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舆论,使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得以产生、巩固和发展,这不但有利于逐步清除剥削阶级的意识或道德观念,而且抵制着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在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和腐蚀。

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时期把握社会舆论的斗争就变得更加重要。

上一篇:社会公德 下一篇: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