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理论基础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54页(2237字)
即“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的简称,指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理论群。一般地说,实行这种社会改革需要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比较具体地说,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依据,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适应的一面是基本的,但也存在不适应和相矛盾的另一面。
这种既相适应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状况是: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与现代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然而,作为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具体形式,包括它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学、教育与文化的管理体制等等,又应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如果生产力状况发生了变化,而社会经济体制没有随之变化,如果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而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没有随之变化,那末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适应的一面就会变得突出起来,就会阻碍生产力获得较快的发展。
很显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这种性质,不是对抗性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和不断完善加以解决。
即通过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获得解决。而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要调整、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那些环节和方面。因此,改革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所决定的,它贯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
在这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状况和规律,首先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完善,而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改变社会主义的方向。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状况和规律又在原则上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和范围。
即改革不是采取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非暴发式的,是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改革的范围,也不是局限某一方面和领域,而是要调整和改变一切不适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那些方面和环节,所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相关的体制,都要配套和协调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理论依据。
但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本国的改革时,必须与本国的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理论概括,并用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这方面理论观点的总括,就是党和邓小平同志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包括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原则。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的观点,关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等等,都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必须遵循的直接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目前理论界仍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志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思想文化领域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的理论。这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过于狭窄。
因为它没有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待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有的同志认为,实事求是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口生产这三种生产协调发展的理论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还有的同志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改革理论基础的多层次性。
从辩证法认识论角度讲,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经济学角度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讲,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讲,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
列宁说:“我们必须根据大家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把纲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列宁全集》第29卷,第163页)搞革命和建设是如此,同样,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也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依据。其实质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作为制定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