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分配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33页(779字)

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批判当时反动的社会主义流派时,第一次提出按需分配个人消费品设想。以后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加以发挥。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划分两个阶段,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由于它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的,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

因此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彻底摆脱旧社会的痕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按需分配是人类最理想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指出:“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况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设想,实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完全实现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充分实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关系消亡,全社会成员劳动不再采取价值形态。第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第三,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人人都具有全心全意为整个人类服务的精神,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和尊重社会公德。

第四,科学文化和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及旧社会分工都彻底消灭。人们视劳动为生活第一需要,并以此去全面发展自己体力和智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