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性计划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50页(604字)

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管理的形式之一。

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国家制订的计划指标是一种硬性约束,有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坚决执行和保证完成。在完全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时,生产计划由上级部门统一安排,原材料由国家统一分配,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资金由国家统一供应,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劳动力由国家统一调配。这种计划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企业单纯按照国家计划来组织生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计划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对社会主义经济来说,少量的指令性计划是国家运用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必要形式,它是不能完全取消的。但是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过广,积弊很大为了适应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必须对指令性计划进行改革和调整。

改革和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将指令性计划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如果范围过大,就会出现管理过多过死,整个国民经济就会缺乏生机。

至于怎样才算“适度”,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已由1984年的120多种减少到1989年的60种左右,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左右下降到17%左右。内容之二是,在坚持适度指令性计划的同时,更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内容之三是,少量的和必须的指令性计划也必须建立在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