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生产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57页(3233字)

当代科学、技术、生产力各自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当代科学的涵义和本质,一般包括如下几个要点:第一,科学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独立部门,是人类一种特有的活动形式,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一个具体形态,是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第二、科学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第三、科学活动构成一种社会体制,当今已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业余活动和业余爱好,而是相当多的人所从事的一种职业,它与人们所从事的其他社会职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第四、相对于物质生产力而言,科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把它应用于物质生产过程,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发展的产物,现代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以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括或贯穿上述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每个大的学科又可以分为若干分支学科,如自然科学按照其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理论自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和应用自然科学。

各个学科之间又有若干交叉、横断和综合学科。现代自然科学与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密切结合形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统一体系。现代自然科学包含着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发展的序列,实现着从科学到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技术的涵义和本质,有两个方面:从动态来看,技术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技术发明过程;从静态上看,技术有其自身的结构,它由两部分构成:物质形态的技术或“硬件”技术,包括工具、机器和设备等物质技术手段;知识形态的技术或“软件”技术,包括与物质手段相适应的操纵、控制、运用“硬件”技术的方法、技能、技巧,以及人们规定的“硬件”技术的运转程序和生产的技术组织形式、技术管理形式等。

技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有的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的实体性要素。技术与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的物化或具体化,它比自然科学知识更接近于生产实践,从自然科学到技术已经有基本形态的变化。

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参与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其他一切物质技术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虽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却是生产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渗透性要素。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地说,科学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性因素和非实体性因素中去。科学知识能够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能动的革命的因素。只有通过对劳动者进行科学技术的教育和训练,才能使科学的成就在劳动者身上获得一定的物质存在形式,即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

只有使科学转化为劳动者的技术,才能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在新技术革命中,体力劳动的作用将大为下降,智力因素、脑力劳动的作用将明显上升,从而引起劳动者这一基本生产力因素的含义和作用的质的变化。科学知识能够应用于生产资料的变革。首先,科学可以促进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的革新。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产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9~220页)。

近代的生产力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在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科学与生产工具的结合更加显着,新的生产工具和设备等劳动手段,几乎都是来自科学的物化。没有原子物理学就没有原子能发电站和核反应堆的应用,没有空气动力学就没有飞机和火箭,没有电子学就没有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装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工具等,仅仅不是自然界本身所没有的,而且是先有某种科学之后才有的,这些生产手段来自科学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其次,科学的发展可以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主要是加工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天然资源,或从自然物中分离出某些东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不仅不断发现自然界中新的物质,或者物质的新的属性,使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大和增加;而且人们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成本更低的劳动对象,甚至能制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东西或比单纯从自然界的物质分离出来的东西更多更好的东西,如人工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各种特殊性能的合金等。

科学的发展还使许多原来不能被利用的废物成为有用之物。科学不仅渗透到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性因素中去,从而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且也渗透到生产力系统中的非实体性因素(如运筹性的综合因素)中去,从而间接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知识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引起生产过程的变革。要保持现代物质生产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几乎都是来自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只有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推广和运用,才能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才能推进生产过程的变革。

不仅自然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某些社会科学、交叉科学、横断科学和边缘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科学或边缘科学等作用于生产过程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有一部分学科,例如经济管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和技术美学等,直接影响到劳动者与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工艺结合,即这些学科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

有一部分学科,例如行政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则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间接影响生产。这里需要特别重视的是经济管理学。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经济管理,是推动现代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两个车轮。

同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管理不同,经济效益会有较大的差异。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即使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也无法推广应用,生产仍发展不起来,生产力水平也无法提高。所以,在完善现代社会生产组织方面,经济管理科学具有重要作用。

从科学影响社会生产过程的整体观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科学知识从一般社会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始终是科学的基础,它不仅决定科学的产生,而且决定科学的发展。即使在当今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往往走在物质生产的前面,对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和超前作用,但是,它归根到底仍然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科学技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样,“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4页)。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与它们相联系的技术发明,对人类历史命运会发生巨大的影响。

科学可以通过无形的力量,即以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等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发生影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一般智力水平,并影响到社会意识各个领域的变化。

科学可以通过有形的方式(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无形的方式,导致社会关系的变革(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

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总之,科学是在社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实践的发展。

上一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一篇:科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