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国家主义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28页(739字)

以曾琦、李璜、陈启天为代表的国家主义派,是2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反对者之一。

他们把唯物史观歪曲为“完全否认精神生活”、“只认一切社会关系都是物质关系”的机械论和庸俗唯物论,鼓吹物质要素和心理要素并重的历史二元论。他们反对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歪曲国家的起源和实质,认为:国家这种组织“不是任何阶级的一种专利品。它的来源是根于人类的社会本能。它的构成,是由一种民族利害相近和文化相同的历史演进。

”所谓“社会本能”就是人类的“生之欲望”。人类“为完全保持我之生命计,必须先求保持我的社会的生命。野蛮人拼命的爱护其部落与文明人拼命的爱护其国家,便都是本着这个一样的感觉。”(参见陈启天的《国家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分歧点》(1925年1月5日《醒狮》第44期)和李璜的《国家主义之哲学基础》(1926年9月4日《醒狮》第99期)恽代英、肖楚女等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为武器,着文批驳了国家主义派的观点,指出:社会精神生活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所决定的。把心与物、精神与物质“并列”起来,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唯物史观强调经济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唯物史观并不否认精神因素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他们还对国家的起源、实质作了马克思主义的阐述,说明“国家起源于阶级的分化、,起源于剥削阶级“保其优越地位”的需要。

国家是一个工具,但不是一切人的工具,而是“地位超过其他阶级”的人手中的工具。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消亡,要在阶级消灭以后。(参见恽代英的《与李官卿君论新国家主义》(1925年4月4日《中国青年第73期)和肖楚女的《反抗五卅惨杀运动中所见的阶级斗争》(1925年8月1日《中国青年》第86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