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50页(894字)

【生卒】:768—824

【介绍】:

中国唐代哲学家、文学家

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先世曾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他双亲早丧,由嫂抚养。

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以事被贬为阳山县令。永贞元年(805年)赦还后,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文学上有卓越成就。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着作编为《韩昌黎集》,其中《原道》、《原性》、《原人》等是他哲学理论的代表作。

韩愈尊儒反佛、道,指斥佛、道破坏封建君臣、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是国灭宁日的祸根,提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强调“道”、“德”离不开“仁”、“义”,韩愈把仁义道德宣布为“圣人之道”。这个“道”世代相传,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构成了一个所谓一脉相承的“道统”,并以自己为这个“道统”的继承人。韩愈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全是圣人安排造就的,圣人教人“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除禽兽,发明衣、食、住、房、器、药,制订礼乐刑政。

总之,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一切发明创造以及国家的各种制度,都是圣人意志的产物,由于有了圣人,才有今天的人类社会;如果没有圣人,人类早就被毁灭了,不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而是圣人创造了历史。韩愈的这种圣人创制立法的唯心史观,是对历史的根本颠倒。在人性问题上,韩愈明确提出了性情三品说,认为“性”是先天具有的,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德”;情是由于接触到外界,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内心反应,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性是情的基础,情是性的表现,由于不同人各自具有的五德参差不齐,所以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上品的人性是善的,中品的可善可恶,下品的人性是恶的。人们的情也有三品,上品的情,一发动就合乎“中”;中品的情,有过或不及,但大体上合乎“中”;下品的情则完全不合乎“中”。韩愈的人性论是对董仲舒人性论的深化,意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上一篇:韩非 下一篇:蒋介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