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
书籍:社会历史观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65页(554字)
儒家学说的传承系统。
儒家学者把儒家的思想主张和他们理想中的社会秩序称为“道”,因而把这种思想主张的传承系统称为“道统”。道统的观念起源很早,先秦时代孔子曾经叙述儒家理想中的三代圣明君主尧、舜、禹递相传承之言:“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孟子自称“私淑”孔子,认为自己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西汉时代杨雄自认为是孔子的正统继承者。
真正提出道统学说是从唐代韩愈开始的。韩愈为了排斥佛教和道教而作“原道”一文,模仿佛教的“法统”(佛法的传承系统)而提出儒家的道统说,认为“道”就是“仁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并认为这就是“先王之道”,它由尧开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自认为是孟子的继承者。韩愈的道统说为宋代道学的兴起开了先河。
宋代朱熹认为《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才是尧舜禹三代圣王心心相传的终身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后宋儒称之为“十六字心传”),并提出周敦颐、二程(程颢和程颐)上接孟子,而自己则承周、程和传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