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人口论
书籍:简明经济百科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252页(693字)
一种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人口的理论。
适度人口思想古已有之,但形成独立的人口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度人口论”的奠基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坎南(1861-1935),1888年他在《初级政治经济学》中考察了人平均获得最大收益的人口,1914年在《财富论》中,具体论述了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是最适合的人口。但最先提出“适度人口”这一概念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1851-1926)。坎南的学生道尔顿提出了一个计算人口失调程度(M)的公式:M=(A-O)/O,式中的A为实际人口,O为适度人口。
这些最初的“适度人口论”都只考虑人口数量和生产收益量的关系,进行静态分析。英国人口学者卡尔-桑德斯提出了“适度人口”的“适度数量”和“适度密度”。
人口学者费伦奇提出了人口的“适度质量”。
“适度人口论”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一些国际人口学会议上曾一度占支配地位。
在70年代,它又与经济“适度增长”论一道盛行起来。现代“适度人口论”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索维,他在《人口通论》中声称,“适度人口”是一种类似“虚数”的概念,“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并列举了九个“特定目标”。
他还提出了“实力适度人口”,系统分析了“静态适度人口”和“动态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论”抛开社会制度来考察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质是把人口视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离开社会制度探讨最优人口,就给人们以资本主义制度可实现最优人口的假象。
上一篇:珀尔
下一篇: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