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因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727页(680字)
从抽象的一般的角度分析,生产力系统都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智力等四大因素构成的。
其中,物质因素从事物质循环,因为生产就是进行物质转化;能量因素从事能量转换,因为物质转化需要能量推动;信息因素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因为生产过程依靠信息调控;智力因素从事创造发明,它是生产行为的主司。在手工操作时代,劳动者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体,兼司智力、信息、能量等因素的作用,“同一个劳动者是把后来彼此分离开来的一切职能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5页)。
随着社会生产向大机器时代和自动化时代的依次进展,原来结合在同一个劳动者身上的若干职能便先后获得外化的独立形态,生产力系统的一般因素表现为越来越繁多的具体因素。
就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具体因素来说,可归纳为三类:(1)实体性因素,包括以劳动者、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交通运输、劳动对象、能源、自然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等;(2)附着性因素,包括科学技术和教育等;(3)运筹性因素,包括生产性信息与生产管理等。其中,实体性因素是生产力的最基本因素,是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附着性因素通过改善被附着因素的质而发挥作用;运筹性因素则通过对被运筹因素的调度、正配,改善这些因素的结合状态,从而提高生产力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效率。
这三类因素,不但有其不同的作用方式,而且有其不同的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生产力较低的发展阶段,实体性因素几乎是生产力系统仅有的构成因素;在生产力较高的发展阶段,附着性因素就显出了它的特殊重要性;到了现代,运筹性因素则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