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价值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856页(386字)

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的一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由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倡导。他们认为价值表示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一种物品具有价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用性;稀少性。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衡量价值的尺度是“边际效用”。

即:人们对物品的欲望程度随其数量增加而递减,在一系列递减的欲望中,最后被满足的欲望,为“边际欲望”,物品满足边际欲望的能力就是边际效用,它决定商品的价值。他们还认为,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价值,是由它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间接决定。

亦称归与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用主观心理因素代替对客观生产过程的分析,割裂了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的关系,以此反对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

上一篇:戈森定律 下一篇:时差利息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