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146页(192字)
又称“印子钿”,“折(摺)子钱”。
旧中国高利贷的一种形式。债主以高利放出贷款,限定受债人分期偿还本息,每期偿还时,都在债契的折子上画押或盖印章,故名。这种放贷形式始于明末,盛于清初,普遍流行于江南一带。具体方法,因地而异。
如抗战前的上海地区。借印子钱十元,放债人先扣除一元“鞋袜费”,实借九元,分六十天摊还。
连利息在内,每天拔还两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