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民国史辞典

孙中山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211页(1570字)

【生卒】:1866—1925

【介绍】: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亡命日本时化名中山樵,后以中山名世。六岁起参加农业劳动。

1878年(光绪四年)随母去美国檀香山,入教会学校读书。1884年后回香港,入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学习。1886年在广州南华医学校学医,次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设西医房,借行医为掩护,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主张,遭拒绝。

同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秘密誓词,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次年于香港设兴中会总部,准备广州起义,事泄逃亡日本,断发辫,改服装,以示革命决心。

1896年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诱捕,经乃师英人康德黎营救脱险后,在欧洲考察政俗,继续寻找救国真理。1900年组织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远涉重洋,在日本、越南、檀香山、欧洲、美洲等地为革命四处奔走。

1905年8月于日本东京,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等反清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被举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创办《民报》,在《发刊词》里首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学说,与改良派全面论战。此后,在国内外积极发展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自1906年至1911年,筹划、发动和指挥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起响应。12月25日孙中山回国,29日在南京被独立各省代表会议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创建民国有功,被尊称“国父”。由于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妥协,2月13日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9月任全国铁路督办。

1913年因宋教仁被害,发动“二次革命”讨袁,旋败。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被推为总理。

1915年至1916年,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为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及国会,举起护法旗帜。

8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9月建立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随即出师,进行护法战争。次年5月因遭西南军阀排挤,转赴上海,痛感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俄国十月革命后,曾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胜利。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看到了中国民众的力量。同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并在上海创刊《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1920年驱逐西南军阀势力后重返广州,次年被选为非常大总统。

旋统一两广,设大本营,准备北伐。1922年6月因陈炯明叛变,避驻永丰舰,8月被迫退居上海。在绝境中得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12月与苏联全权大使越飞会晤。

1923年1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接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治、军事和物质援助。同年2月陈炯明被驱逐后,再回广州,重建大本营,决心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接纳中共党员参加国民党,将中国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同时创建黄埔军官学校,建立革命武装。10月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11月应邀带病北上讨论国是,主张对内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着作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等。

上一篇:孙云铸 下一篇:孙石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