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民国史辞典

易俗社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307页(406字)

初名“易俗伶学社”、“易俗学社”。

中国第一个秦腔教育、演出团体。1912年8月13日,由中国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等在西安发起成立。

以“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启发民智为宗旨。积极编写新戏,借戏曲形式宣传爱国民主思想。

曾创作、改编《三滴血》《一字狱》《夺锦楼》《韩宝英》等大小剧本五百余种,并首创在秦腔舞台上编演时装新戏。聘着名秦腔艺人陈雨农、党甘亭、刘立杰等为教练,先后培养学生十三期,共六百余人,其中刘箴俗、刘迪民、沈和中、王天民等均有较高成就。1921年在汉口设分社。1924年鲁迅题赠易俗社“古调独禅”匾额。1932年9月国民政府拨款一千元,印行该社所编剧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赴北平(今北京)演出《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等剧,以唤醒国人奋起自救。抗战时期曾在陕甘宁地区巡回演出,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渐难维持。

1951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接管。

上一篇:易安华 下一篇:中华民国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