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25页(2152字)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是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也就是构成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的因素,在连续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劳动者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技能的提高、对生产工艺的改进、对生产工具的改良,促使生产力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更不用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原有的生产关系日益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两者间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原有的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和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

这一过程——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也就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

在阶级社会里,这一变革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这是因为,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这种物质利益关系则表现为阶级关系,是一种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的阶级关系。处于剥削者和统治者地位的阶级,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竭力维护既定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表现为被剥削被统治阶级与剥削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才能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者把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归结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里的决定,并不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存在。

生产关系作为客观存在是和生产力共生于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社会生产活动之中,只要有社会生产活动存在,就必然同时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存在。就这个意义上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并不具有谁决定谁的主从关系。

生产力决定的是生产关系的性质或形式。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历史上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不是基于当时发展中的生产力的要求而形成的;历史上每一种旧的生产关系,也无不是由于与发展中的生产力的要求不相适应而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表明,生产关系不只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和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这种适合会逐渐变为不适合;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时,它就会阻碍和延缓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阻碍和延缓的过程,也正是能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的孕育过程。

在马克思的着作里,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除了前述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意义上使用外,还有以下几种含义。

1.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到:“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1958,P.144)在这里“一切社会关系”首先是指生产关系。

2.作为生产关系。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时,曾说:这种种形式恰好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

3.作为劳动方式,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互相结合以及运用生产资料的方式。马克思说:资本起初是在历史上既有的技术条件下使劳动服从自己的。因而,它并没有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58,《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