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8页(1727字)
能给其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以有形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
它是独立于真实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如股份公司的股票、企业或国家发行的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各种形式的有价证券,一方面由于它们可以给持有者定期带来收入,还可以通过把它们出售得到购买时所付出的价值的补偿,如果出售时的价格高于购买时的价格,还可以带来额外的增值,所以它们成了和其他形式资本一样的能自行增值的资本;另一方面,它们和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形式存在的职能资本不同,也和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借贷资本不同,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也不能作为价值符号,更不能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所以它们不是真实的资本,只是真实资本的纸制复品,是想象的、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
购买者用货币购买有价证券时,货币归证券出售者所掌握和使用,购买者只持有证券,对支付出去的货币所转化成的真实资本,既不能支配,也不能提取。
但是,有价证券证明一定数额的资本价值为证券持有者所有并可定期取得收入。
可见,作为虚拟资本只是一种资本所有权证书,是索取收益的权利凭证。如股票是投资入股和取得未来收益的凭证。
本身没有价值的有价证券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面值,而是其定期收入的资本化,也就是把凭借所有权带来的定期收入按平均利息率计量,把收入当作按这个利息率存入银行或贷出去的货币资本所提供的利息收入,从而使能带来这一收入的有价证券变成了或者成了能带来同额利息收入的资产。例如,在平均年利息率为5%的情况下,一张每年能带来50元收入的有价证券,就会被看成是一年1000元的资本,其50元年收入就成了这1000元资本的利息。
这样,由定期收入的存在而虚幻出来的资本物化在有价证券上,使有价证券成了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和真实资本不仅有质上的区别,而且在数量及其变动上也不一样。
真实资本的数量等于组成资本的商品价值和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总量,最终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虚拟资本的数量等于有价证券的价格总额,会随证券所带来的收入和平均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与证券收入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与真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并无直接关系。
虚拟资本以生息资本的存在为前提,是信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息资本是通过暂时让渡资本的使用权,仅仅凭借资本的所有权而获得利息收入的,这就使得人们把任何凭借所有权而能得到的定期收入,看成是一种利息收入,从而把能带来收入的所有权凭证(有价证券)看成是一年资本。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和股票的大量发行,使证券交易市场成了市场体系中十分活跃的一环,结果导致大量资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形成了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它可以加速资本周转和资本转移,促进资本集中和广泛动员社会闲散资金,从而有利于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同时,由于虚拟资本的价格既决定于有价证券的实际收益和当前利息率,又受人们对收益和利息率的预期变动的影响,这就使虚拟资本成了信用投机的工具,从而使大量社会资金滞留在证券交易领域,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由于虚拟资本首先存在于商品、货币、信用关系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并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加深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把虚拟资本当成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产物。今天,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正如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一样,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股份公司、股票、企业和国家债券、证券市场从而虚拟资本也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加强对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行为的管理、监督,抑制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