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106页(1879字)
流动资金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的对称。
一般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参加循环周转,不断改变其物质形态的那部分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专门分析了流动资本周转的特点及其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马克思指出:“只要辅助材料和原料在形成产品时全部消费掉,它们就把自己的全部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因此,这个价值也全部通过产品而流通,转化为货币,并由货币再转化为商品的生产要素。
它的周转不象固定资本的周转那样被中断,而是不断地通过它的各种形式的全部循环,因此,生产资本的这些要素不断地在实物形式上更新。”(马克思,1975,P.184)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流动资本周转的特点:(1)流动资本的价值会全部加入产品,也会全部由产品的售卖而流转回来,并重新预付。因此,流动资本的价值是随产品的流通全部一次地完成它的周转。(2)流动资本组成部分借以存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必须不断地再购买,不断完成由货币到生产要素的再转化。
因此,投在它们上面的预付资本,也必须在较短期间更新。
(3)流动资本不仅就其价值说,而且就其物质形式说,也是不断地全部一次地完成它的周转。
因此,和固定资本价值部分地、多次地完成周转的方式相反,流动资本的价值是全部一次完成它的周转。可见,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比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快,在固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内,包括流动资本的多次周转。
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维持同样生产规模所需要的流动资本数量越小,越能节约预付资本。
我国工业企业中的流动资产包括以下内容:(1)储备的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为农业生产储备的种子、化肥、农药等。
这些物质资料的储备,是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不间断地进行。(2)处于加工制作过程的半成品、在制品和待摊费用等。(3)待销的产品和发出的在途商品。(4)商业部门和物质供应部门储备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等。
(5)货币资金(库存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
流动资产按其是否参加社会再生产过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性流动资产,它是各种各样的劳动对象,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另一类是非生产性劳动资产,它是指用于居民消费和社会集体消费的物质财富。流动资产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非定额流动资产和定额流动资产。非定额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和预付货款、其他应收款和已办理托收手续的发出商品;定额流动资产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待摊费用和税金、成品以及外购商品等。工业企业的定额流动资产,按其在企业再生产中所出领域不同可分为生产储备和流通储备;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经常性储备、季节性储备、临时性储备和保险储备,以及超储积压物资。
流动资产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只有加快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才能提高流动资产的经济效益。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方法是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示。即一定时期的流动资产周转额(产品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实际平均占有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越多,则说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利用得越好;反之,则说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产利用得不好。另一种方法是用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用的天数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越少,则说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越快。反之,则相反。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
王珏等着,1982,《资本论》介绍,第2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吴树青等主编,199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
《财务制度汇编》,1993,石油工业出版社。
厉以宁主编,1993,《市场经济大辞典》,新华出版社。
张跃庆等主编,1992,《经济大辞典》,海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