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113页(1952字)

代价,为换取获得而付出的代价。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成本指的是为换取产品而付出的投入。

产品和投入的具体物质形态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人类的生产过程不外是人的劳动过程。从而,任何产品都不外是人的劳动成果,而任何投入也都可归结为人的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活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物化劳动是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过去的活劳动。就商品生产角度考察,产出的是价值物,其价值量等于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所以,就劳动耗费和价值形成来看,投入和产出在量上应是相等的,投入和产出的这种统一性,在小商品生产条件下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有差异,那也只是个别劳动耗费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间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由于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占有相分离,生产劳动由丧失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来承担,而生产资料占有者成了不从事生产劳动仅凭借其对所拥有的资本的耗费就能占有全部生产劳动成果的资本家。就资本耗费的角度看,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只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对劳动力使用——劳动所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虽组成为产出物的价值的一个部分,但都是资本家没耗费什么而无偿占有的。这样,实际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虽然是在量上依然相等,但就资本耗费角度看,“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所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克思,1975,P.30)前者成了资本主义的成本,或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后者成了预付资本加利润。

资本主义成本价格这一范畴,不仅掩盖了资本主义商品价值的实质,也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构成成本价格的c和v,在商品价值构成中有着质的区别。

c的部分是不变资本价值通过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v的部分,并不是可变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价值的转移,而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过程中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的一个部分物化在新产品上(另一部分为剩余价值)。在成本价格里,二者的区别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作为预付资本的价值总和。同时,成本价格还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区别被掩盖了,似乎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支付在生产要素的不同物质形态上,从而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此外,马克思认为,成本价格这一范畴,在资本主义现实的商品生产中,会经常发生实际的影响。它成了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如果出售价格减去成本价格是正差,资本家就可获得利润;如果是负差,就得亏本。这样一来,好象成本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或内在价值;似乎作为剩余价值转化形态的利润,不是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而是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价值(成本价格)的余额;从而使利润好象不是通过商品出售而实现,而是商品出售(流通)本身所产生的。

成本这一范畴在西方经济理论中也占有主要位置。但他们只把成本当作一个变量来看待,着重分析成本这一变量的变动趋势及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成本概念,诸如,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

在这里只扼要介绍机会成本概念。他们认为,“当我们被迫在稀缺物品之间作出决策时,我们都要付出机会成本。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可能得到的最好决策的价值”。

(保罗·A·萨缪尔森,1992,P.775)也就是说,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稀缺和同一资源有多种用途的前提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一用途时,就不得不放弃可用于其他用途的机会,从而在其他用途上所可能获得的最好的收益,就成为将资源用于某一定用途的机会成本。虽然很难对机会成本作出具体精确的计量,但它会有助于对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经济法人,其经营管理的成败得失,关系到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所以必须进行科学的严密的投入产出核算,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制度。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不包括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利税形式表现的剩余产品的价值;产品价值与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反映的是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在利益上既根本一致又存在差异和矛盾的关系。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

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1992,《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