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有机构成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175页(2940字)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从物质形式看,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间的比例,叫资本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是基础,一般说,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变化。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具有有机联系。

因此,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一定生产部门中,许多单个资本有机构成的平均,就是这个部门总资本的有机构成。对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加以总平均,就是一个国家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

一般说,资本技术构成提高,随之资本价值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就提高。

但三者关系并非机械地完全一致,而是或然对应的关系。资本技术构成相同的,可以有不同的资本价值构成。如铜器业与铁器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间有相同的比率,即资本技术构成相同,但铜比铁贵,两者的资本价值构成就不同。就是说,资本技术构成相同的各个资本,即同样多的劳动力推动同等数量的机器和原料,仍会因不变资本价值不同,而有不同的价值构成。

价值构成相同,可以技术构成不同。如A使用5人,B使用25人,工资都是100镑,A5人加工价值500镑的原材料100磅,B25人加工价值500镑的原材料1000磅。这两个场合,C∶V都是500∶100,即5∶1,但是A和B的技术构成不同。从价值构成看,一个有机构成较低的资本,可能只是由于它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提高,就能与一个有机构成较高的资本的价值构成相等。

因此,技术构成相等的各个资本,可以有不同的价值构成;价值构成相等的各个资本,可以处于技术构成的不同阶段上,从而表示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社会发展趋势。

个别资本家改善技术装备,提高技术构成,从而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仍然依社会价值出卖,从而得到超额利润。

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使得部门总资本有机构成普遍提高。产品社会价值降低,超额利润消失。个别资本家又进一步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追求新的超额利润。这样,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就不断提高。

同时,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聚与集中,也为提高技术装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美国1889年到1959年间,加工业不变资本增加38倍,可变资本增加2倍,资本有机构成从4.4(C)∶1(V),提高到7.5(C)∶1(V)(于光远,1992,P.2032)。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速度低于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速度。英国纺纱业资本的价值构成,18世纪初为1(C)∶1(V),19世纪中为7(C)∶1(V)。

而19世纪纺纱业一定劳动消耗的原料、劳动资料等,比18世纪要多几百倍(马克思,1992,P.683)。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一定量劳动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大量增多了,但生产资料价值却比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了。

即不变资本的增长要低于生产资料实物量的增长。由于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劳动力结构中,高等熟练劳动和技术性劳动的比重提高了,用于可变资本的费用相对提高了。

因此,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价值构成,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也会提高,但提高的速度要慢于技术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利润率有下降趋势。

有机构成提高,同等劳动消费的生产资料数量增多,从而总资本的价值量会增加。在剥削程度相同,剩余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会下降。

当然,有机构成提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会提高剥削程度,增加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从而减缓利润率的下降。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利润率下降趋势,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只是一种历史的、与物质生产一定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形成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了。大企业的巨大竞争优势,促使大批小生产者破产。于是形成了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形成庞大的产业后备军。“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1975,P.692)。资本积累增加了劳动的需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降低了劳动的需求。后者超过前者时,产业后备军即增加。后者低于前者时,产业后备军即减少,实际工资增长。

工资提高减慢资本积累,促使资本家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追求超额利润。资本主义就这样调节着资本对劳动的需求,从而保持产业后备军的存在。

工业中,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相对增长快速,往往是同可变资本的绝对增加结合在一起的,虽然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了。而在农业中,一定土地上的可变资本则是绝对减少了。

如美国,1980年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为380万,1993年则为260万。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由3.5%降为2.1%(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1996,P.661)。

大量经常性失业人口的存在,降低了劳动的竞争力,加速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发展,使依靠社会救济生活的人口增多。如美国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1989年为2.797万;1994年为3.500万,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无家可归者达700万人(柯居韩,1996,P.312)。

“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组织粉碎一切反抗;相对人口过剩的不断产生把劳动的供求规律,从而把工资限制在与资本增殖需要相适应的轨道以内;经济关系的无声限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马克思,1867,P806)。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业人口绝对减少,传统工业技术装备的改进,解放出大批劳动力,加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兴产业,如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等。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于光远主编,1992,《经济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1996,《世界经济年鉴(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柯居韩,1996,《美国》,《世界经济年鉴(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