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340页(2517字)

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全球企业(Global Enterprise)等等。

根据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的定义,跨国公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该企业在一个决策系统中运作,其各个经济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连结在一起,其中一个或更多的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经济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经济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及分担责任。可见,能够被称为跨国公司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跨国公司至少在两个国家拥有经济实体,从事经营业务;第二,跨国公司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各个经济实体可能由于地区及经营领域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决策机构,但它们的决策都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其经营活动必须服务于跨国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第三,跨国公司各个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动相互影响,共享资源与信息,共同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的雏形产生于16世纪、17世纪。当时,西方国家为了扩大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分别成立了英属及荷属东印度公司。许多学者公认的跨国公司的先驱则为以下三者:1865年,法国的弗里法里克·拜耳化学公司投资购买了美国纽约州爱尔班尼的苯胺工厂股票,不久将其吞并为自己的分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的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佳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家缝纫机装配厂,并以该厂的产品供应欧洲和其他市场。跨国公司取得迅速发展并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则是在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由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突飞猛进,从而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跨国公司的种类多种多样。根据经营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资源开发型为主的公司、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公司和商贸型公司(如日本的综合商社);根据投资组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股权参与式跨国公司即母公司通过拥有子公司的股份参与或控制其经营、合营公司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东道国共同拥有子公司,以及非股权安排方式;按经营结构的不同,跨国公司可分为横向型、垂直型和混合型。

横向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经营,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专一化分工,但公司内部转移生产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数额较大。其主要特点:一是地理分布多样化,有利于克服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并可利用东道国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享受各种优惠待遇;二是具有内部转让系统,即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相互转让生产要素,通过形成自己的内部交易体系,克服公开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消极影响。

垂直型跨国公司的主要特点是产品的多样化,而且各种产品及其涉及行业在统一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相互衔接的纵向联系,一个子公司的产出就是另一个子公司的投入。它可以保证跨国公司从原材料供给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不因外界因素而中断,又可以通过实行内部化转让中间产品,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混合型跨国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而且它们之间互不衔接,没有必然联系。

其特殊优势,一是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及行业组合有效地减少公司的总体经营风险;二是有利于加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扩大公司的规模经济,方便公司跨行业的兼并和扩张。

综观各种形式的跨国公司,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以下特征:(1)国际化。跨国公司以母国为基地,在世界各地进行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化经营。为了获得东道国的支持,跨国公司还不断地使其海外子公司经营活动当地化,贷款从当地获取,管理人员甚至高级职员从当地雇佣,有的管理方式也参照当地文化传统予以改进,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2)经营活动的多样化。

为了发挥自己的经营优势、充分利用无形资产及分散经营风险,跨国公司的产品日益多样化系列化、投资区域分散化、资产经营多元化,其经营范围几乎遍及生产、消费的各个领域,投资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3)经营战略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在世界范围内调动资源、安排生产,以实现公司全球利润最大化。为此,跨国公司实行内部化的统一管理方式,制定统一的经营策略,以尽可能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纳税负担。

各个子公司都服从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而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

在当代,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资本,尤其是生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运动的主要载体和操纵力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投资的产业化倾斜和区域结构。其带来的直接竞争和导入的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和惯例,以及通过对制度建立、私营化和竞争施加压力,则促成了东道国的市场发育和市场机制的形成,对世界经济及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一方面,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组成的战略联盟,又往往具有垄断的一面,从而对世界经济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应加以防范和克服。

参考文献:

UN Publication, 1994, Transnational Corporatlons Employment and the Workplace,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尼尔·胡德、斯蒂芬·扬,1986,《跨国企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约翰·伊特弗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