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396页(4371字)

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模型表达的古典福利经济学定理如下:第一,竞争均衡或瓦尔拉(Walras)一般均衡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dominance);第二,若对初始收益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任何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都能达到瓦尔拉斯均衡。

当然,上述结论必须满足一系列的假定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对称(symmetric)信息假定。该假定认为,所有的经济行为人对所有的经济变量具有相同的信息。

现实的经济活动无法满足对称信息的要求,因为人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或者信息成本总为正。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竞争均衡不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要求,但经济学家却能通过非对称信息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

非对称信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但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在1967年以前,经济学家还不能够恰当地处理这一问题,因为当一个行为人不知道对手的情况时,竞争规则是没有定义的。

豪尔绍尼(Harsanyi,1967~1968)通过引入一个虚拟的行为人——“自然”(Nature),自然首先行动决定特征,行为人知道自己的特征,而对手不知道,即行为人具有私人(private)信息;这样,不完全(incomplete)信息可以转换成完全但不完美(complest but imperfect)信息来处理。这就是着名的“豪尔绍尼转换”(Harsanyi transformation)。通过转换,可以找到非对称信息下的均衡点。即存在贝叶斯均衡(Bayesian equilibrium)。泽尔腾(Selten)(1975)、克瑞普斯(Kreps)和威尔逊(Wilson)(1982)、弗得伯格(Fudenberg)和蒂罗尔(Tirole)(1991)等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非对称信息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企业理论。

如果有一个委托人(principal)和一个代理人(agent),代理人对自己的行动或能力拥有私人信息。由于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为,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奖励措施,代理人都会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动。换言之,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只能通过合理地设计一套机制(mechanism)来诱使代理人显示其私人信息,从而达到双方的利益协调。委托代理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进一步把非对称信息区分为以下几类:若非对称性发生在签约前,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ction);若签约后发生了非对称性,则属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若行为人的行动(action)不可观测,称为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若行为人具有对手无法观测的知识,称为隐藏知识(hidden knowledge)或隐藏信息。哈特(Hart)和霍姆斯特(Holmstrom)(1987)、拉姆森(Rasmusen,1994)是极有价值的综述文献。

非对称信息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研究市场失败。

阿克洛夫(Akerlof,1970)的“旧车市场”模型讲述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经典故事。假定存在一个旧车市场,只有卖主知道车子的质量(这是私人信息)。

若采取平均质量定价法,卖主就会趁机抽走高质量的旧车;若采取差别定价法,卖主也会抬高劣品的价格。无论如何,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旧车市场上生存下来的一定是卖不出去的劣质车。

产业组织引入非对称信息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假设同一行业内有几家企业,成本结构是每个企业的私人信息。

与对称信息模型相比,这种模型的均衡更符合通常认为的掠夺性定价或极限定价现象(Milgrom,D.and RobertS,J.1982a,1982b)。巴罗(Barro,1982)应用非对称信息模型研究了政府对垄断企业的规制。蒂罗尔(Tirole,1988)应用非对称信息对企业组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可谓这方面的权威着作。

假设政府要提高税收量,最好的办法是向最有付税能力的人课税。

但是,付税能力是行为人的私人信息。最优所得税方案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揭示这些私人信息是否符合每个行为人的利益。米尔利斯(Mirrlees,1971)最早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并因此荣获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布利斯(Bliss)和纳莱布夫(Nalebuff)(1984)、阿特金森(Atkinson)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80)等是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公共品问题的优秀参考书。

与莫里斯同获诺贝尔奖殊荣的维克里(Vickrey,1961)大概是最早应用非对称信息的经济学家,他曾设计了信息不对称时的最优拍卖机制。罗森(Rosen,1985)则较好地概述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劳动合同问题。

霍姆斯特龙(Holmstrom)和梅耶森(Myerson)(1983)则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福利判断作了详尽的分析。

非对称信息正渗透到经济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并使主流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

参考文献:

Akerlof,G.1970,The Market for Lem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ugust,488-500.

Atkinson,A.and Stiglitz,J.1980,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New York:McGraw-Hill.

Baron,D.1982,Regulating a Monopolist with Unknown Costs,Econometrica,50:11-30.

Bliss,C.and Nalebuff,1984,Dragonslaying and Ballroom Dancing:the Private Supply of a Public Good,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5:1-12.

Fudenberg,Drew and Tirole,J.1991,Game Theory,MIT Press.

Hasanyi,J.1967-68,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 Bayesian Players Parts I II and IE,Management Science,14;159-82,320-34,486-502.

Hart,O.and Holmstrom,B.1987,Thory of Contracts,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fifth world congress,edited by T.Bewi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lmstrom,B.and Myerson,R,1983,Efficient and Durable Decision Rul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Econometrica,51:1799-1820.

Kreps,D.and Wilson,R.1982,Sequential Equiblirium,Econometrica,50:863-94.

Milgrom,D.and Roberts,J.1982a,Predation,Reputatiom and Entry Deterrence,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7:280-312.

——1982b,Limit Pricing and Entr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An Equilibrium Analysis,Economet-rica,50:443-59.

Mirrlees,T.1971,An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of Optimum Taxation,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38:334-68.

Rasmusen,E.1994,Game and Infomation:An Intrduction to Game Theory,Cambridge:Black well Publisher.

Rosen,S.1985,Impilcit Contracts:A Surve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3:1144-75.

Selten,R.1975,Reexamination of the Perfertness Concept for Equilibrium Points in Extensive Gam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4:25-55.

Tirole,J.1988,A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IT Press.

Vickery,W.1961,Counterspeculation,Auctions and 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Journal of Finance,16:8-3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