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钱交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585页(1192字)
指在经济活动中,一些手中握有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的单位和个人,利用权力来交换钱财的非法获利行为。
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行为,其主要表现在:(1)政府工作人员利用审批项目的权力,如批地、批项目、批投资、批许可证等权力谋取私利;(2)国家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贷款权力贪污、牟利;(3)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罚款、收取贿赂;(4)司法机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贿赂等。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这些腐败行为发展较快。
我国经济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行政机构掌握着资源配置权,这给某些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提供了土壤。
改革前期,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并存,一部分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短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及可利用权力关系的人,利用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双轨制”价格差进行倒买倒卖,一部分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严重短缺,相当一段时期内行政机关掌握着资源配置权,获取高额利润;商业、物资、供销、运输、供电等部门对供给短缺的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握有垄断权力,这些部门成为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的重灾区。
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房地产投资的活跃,权钱交易有了新的发展。金融部门、房地产部门出现了官商勾结、数额巨大的贪污、贿赂行为。
随着市场取向的推进,我国法制不健全、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不断出现,法制建设的滞后及不配套的漏洞,给权钱交易留下了可趁之机。一些搞活经济的改革措施,因缺乏监督制度,助长了权钱交易的滋生和发展。
如,党政机关经商创收,刺激了以权经商,官商官倒;执法机关收费、罚款与这些部门的职工收入、福利挂钩,助长了执法人员乱罚款、乱收费;金融体制中政策性和经营性职能叠合,造成金融秩序混乱。
权钱交易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权钱交易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破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2)权钱交易使改革措施变形,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例如,在实行承包制时,一些人利用权力压低承包标的,搞“权力承包”;实行股份制改造时,一些掌权的腐败者不是资金入股,而是“权力入股”。(3)权钱交易使经济关系紧张,新的经济秩序难以形成。腐败分子利用资源短缺和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的漏洞谋取私利,使本来短缺的资源愈加短缺。一些人利用行政权力设卡寻租,迫使另一些人送礼行贿,造成公事不公开,制度不规范。
(4)权钱交易使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难以建立。少数人利用权力获取不合理收入,破坏了公平竞争和合理分配,扩大了社会不平等,影响了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1997,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