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社会化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724页(1521字)

又称“流量”社会化论,通过使剩余形式及其占有方式的社会化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日本着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1961年,他在东京出版了《资本主义已经改变了吗?》一书,提出了他的剩余社会化论。他在学生时代,曾经参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学生运动,被学校除名。他有着很好的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造诣,又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对西方经济学有着广泛的了解。

他的经历和独特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他的改良主义立场。剩余社会化论便是他改良主义立场在经济学上的集中表现。

都留重人在其《资本主义已经改变了吗?》一书中,提出了要“逐步地削弱资本主义,以逐渐过渡到自由的社会主义”的主张。那么如何来实现这种过渡呢?他认为,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当然是区别不同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但生产资料是一种“存量”,剩余则是一种“流量”。

要改变一种社会制度,改变剩余这种“流量”的占有方式,要比改变生产资料这种“存量”的占有方式容易得多。剩余形式及其占有方式也是区分各种社会制度的标准,比如封建社会的剩余形式是地租并归地主占有;资本主义的剩余形式是利润并归资本家占有。因此,要改变一种社会制度,也可以从改变剩余形式和占有方式入手。

为了实现对资本主义剩余形式和占有方式的改变,他提出了“社会剩余”的概念。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采取了利润的形式,并为资本家所占有。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主张由国家和社会对资本家获取的利润进行“侵蚀”,使之逐渐转化为社会所有的剩余。为此,他提出了如下几种实现剩余社会化的办法:(1)政府管理产品价格,压缩产品中的剩余部分;(2)改进社会保险制度,使公众享有一部分剩余;(3)实行有更大幅度的累进税率,使剩余转化为社会基金;(4)实行最低工资法,提高最低工资率,使工人享有一部分剩余,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剩余这种“流量”逐步社会化,使资本主义逐渐转变成为社会主义。

都留重人认为,在资本主义目前的条件下,实现剩余社会化,虽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比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遇到的阻力,肯定会小得多。所以,他认为,实现剩余社会化,是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种比较灵活的又比较容易实行的道路。

应该说,都留重人对资本主义下资本家占有剩余不满,主张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剩余占有方式进行改良,增加对剩余的社会占有的份额,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在丝毫不触动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企图仅仅靠剩余分配方式的改变,来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行不通的。

参考文献:

Tsuru, Shigeto, 1961,Has Capitalist Changed?Tokyo:1wanami Shoten Publishers.

李善明等,1993,《外国经济学家辞典》,海天出版社。

许涤新主编,1980,《政治经济学辞典》,人民出版社。

刘凤岐等,1988,《当代西方经济学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增长极理论 下一篇:新工业国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