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亚当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827页(3021字)

【生卒】:1723~1790

【介绍】:

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和最杰出代表。

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吏家庭。1737~1740年就学于格拉斯哥大学,1740年转入津大学,主要学习哲学,并于174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748~1751年执教于爱丁堡大学,1751~1963年执教于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其讲义的伦理学部分改写成《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于1759年出版,主要探讨个人伦理行为的起源问题:人作为一种自利的动物是如何在社会中形成道德判断,以使其自利心受到约束或提升到一种更高的层次?此书的出版立即使斯密名声大振。1764年2月斯密以年薪300英镑外加每年300英镑终身退休金的重金受聘为年轻的布克列(Buccleuch)公爵的私人教师,并陪同其赴欧洲大陆旅行。在此旅行期间,他得以结识魁奈(Quesnay)、杜尔哥(Turgot)、卢梭(Rousseau)、伏尔泰(Voltaire)等法国学界名流且深受影响。

1766年10月回国后,他就退居乡间,倾注心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历时九年,终于写成不朽的名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1774)。此书的出版给斯密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带来更大的声誉,以至此后英国国会讨论法案时都常常引证其着作为依据。

1778年被任命为英格兰海关专员和盐务专员。1787年11月和1788年11月两次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斯密是一位在科学上具有远见卓识的巨匠,他力图为人类提供一个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各个方面的社会科学体系。他在世时已经出版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只是这个体系的两个部分;由后来的学者根据新发现的斯密学生的两份听课笔记整理并以《法学讲演》(“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1896)为名出版的书,则可以视为这一体系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法律和政治制度部分。

斯密的体系把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独特形式的自然神学论与狭义的经济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其中,他的经济理论又牢固地置于伦理哲学与历史的框架之中。特别地,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阐述的人性观和社会秩序观,构成了其经济学的社会哲学基础。

在斯密看来,人类的行为是由六种自然的动机所推动的: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这些动机经过各种社会机制的细致平衡,会使一个人的利益不至于与其他人的利益出现强烈的对立,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行动必然在个人的利益追求中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由于深信人类动机的自然平衡和对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着名论断: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

他的经济学理论正是以这种基本观点为基础而对经济过程作出分析的。

现代经济学家在评价这位创始者的“真正贡献”上说法不一。他的贡献是在于对通过相对价格和生产要素报酬起作用的自发市场机制的详尽论述呢,还是在于他通过资本积累、劳动分工和生产性就业增加与物质生产率提高而起作用的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呢?这种意见分歧也许只是现代诡辩术的产物。

事实上,斯密对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分析是建立在其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的,从而形成一个用来说明市场社会中经济关系的本质(包括适应这种制度的经济政策)的完整经济学体系。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他的价值论把劳动看成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以及把每一种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视为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考察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竞争约束个人自利行为的作用形式和价格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运动过程。他的分配理论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决定,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指出,利润是雇佣劳动创造的、超出工资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但由于竞争的加剧和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减少,利润率将趋于下降;至于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垄断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但是,当他力图把价值论与分配论结合在一起时,斯密的论述有不少混乱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成为后来的学者各取所需的源泉。

在宏观方面,斯密所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性质和动态化过程: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近代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按照他的分析,这部分地可归因于市场机制本身,因为,市场在鼓励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触发出他的勤劳、节俭品质和创造精神,并通过竞争的力量,引导人们把其资源投向生产率最高的经济领域,从而促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基本的力量,那就是以劳动分工为主要基础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积累所推动的生产性就业人数的增加。

因此,他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分工如何导致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时间的节约和技术进步,并进而考察分工发展的条件,提出“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的着名论点;另一方面考察了人口的增长和资本积累对生产性就业量的决定性作用,以及资本积累的源泉——节俭和储蓄。这些观点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奉为经典。

在经济政策方面,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他期望在自律的个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倡导一种“自然的简单明了的自由体系”。

在其中,政府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以及提供教育和其他最低限度的公共事业;政府无需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可以放心地让每一个人有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他自然地会对公共利益作出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说,自由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斯密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体系,虽然期间缺乏严密的逻辑以及存在各种矛盾,但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对经济实践和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几乎从他还在世时开始,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至其他学者都力图使斯密的思想适应某种体系或时尚。

每一代人和每一个经济学派都在寻找“自己的亚当·斯密”,且总能如愿以偿。因此,把他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的着作永远不失为经济学的经典。

参考文献:

斯密,1979,《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

赵崇龄,1991,《外国经济思想通史》,云南大学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D.L.Sills,ed.,1968,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14,Macmillan Free Pres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