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赫伯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31页(3566字)

【生卒】:1916~

【介绍】: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尔沃基市。他先后于1936年和194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国际城市管理协会(1938~1939)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共管理所(1939~1942)。先后担任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政治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42~1949);卡内基-梅隆大学管理学教授(1949~1962)、管理心理学教授(1962~1966);1966年至今担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他曾担任过国际城市管理者协会顾问、美国预算局顾问、美国统计局顾问、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委员会顾问及其他商业和政府组织机构顾问等职。曾系社会科学研究会理事会主席、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院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主席、国家行为科学基金会行为科学委员会主席。

曾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称号和众多欧洲专业协会资深会员资格。1978年,由于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的主要着作包括:《管理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1947);《人类模型》(“Models of Man”,1957);《组织》(“Organizations”,with J.G.March,1958,与奇合着);《管理决策的新科学》(“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1960);《人与管理自动化的形态》(“The Shape of Automation for Men and Management”,l965;《人工科学》(“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1969);《发明的模型》(“Models of Discovery”,1977);《思想模型》(“Models ofThought”,1979);《经济分析与公共政策》(“Economlic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1982);《经济学、有限理性与认知革命》(“Economics,Bounded Rationality and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1992,与人合着)等。

西蒙对企业组织的行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研究导致经济学中一个新的理论的建立,这就是决策理论。他的“决策理论”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数学等方面去研究企业管理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贯彻管理的全过程;可以说,决策就是管理,管理就是决策。

在西蒙看来,对组织和管理的研究,必须立足于研究它的复杂的决策过程和结构,而这一过程和结构则直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企业管理就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然后寻找达成目标的各种方案,对之进行评价并选择方案,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考查和控制。

古典管理理论把“管理”分成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实质上这些都属于决策的职能。不仅计划和组织的职能是决策问题,而且在控制职能中,计划与实际成绩的比较以及控制方法的选择也仍然是决策问题。

西蒙对决策的过程和决策的准则、程序化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决策过程的联系等等,作了较详尽的分析。

西蒙在其决策理论中提出了“有限度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原则和“满意的利润”(Satisfactory Profits)概念。他认为,人们虽然具有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他们对环境的认识、综合、分析和行动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在认识上的有限性被称为“有限度理性”,决策理论就是以有限度理性作为前提条件的。

他认为,企业家往往不留意利润的最大化,而只要求得到一份他认为满意的收益。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企业家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也很少有可能达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因此,作为决策人,比较现实的取舍标准只能是挑选一个所谓“满意”的方案,也就是从能够满足原定目标的最低要求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对企业家来说,“满意”的最低要求就是一定的“市场份额”、“公平价格”和“适度利润”。

西蒙指出,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会遇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个是程序化的决策,另一个是非程序化的决策。这是由于企业内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常性的,另一类是非经常性的。经常性的活动不管是手工操作的还是办公室的一些活动,往往是重复发生的。进行一次决策以后,这些活动就可以逐渐程序化。

再遇到这类活动,就按程序进行,也就是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必在每一个程序上再作出决策。例如企业的原材料储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就可以确定最低的储备量和一次向外定货的数量。

一旦库存低于储备量,就要采取定货行动,这就是程序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中愈处于基层,程序化的决策愈多。

到了上层,经理人员所面临的,大部分是非程序化的决策。对于非经常性的活动就要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也就是进行全部决策过程。

西蒙还认为,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达到高度的客观合理性,只有依靠组织内许多团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决策,这可称为“群体的决策”。西蒙认为采取群体解决的方式要比个体解决的方式优越得多。

因为群体成员不会同时犯同样的错误,所以选择错误措施的机会就比较少。群体处理问题时,可以把问题分成许多部分,分别交给专家处理,从而加速问题的解决。另外,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参加决策的程度愈高,他们的生产情绪就愈高,这样,他们就会按照组织的目标去从事生产,因而管理的效能也就愈高。不过,虽然在群体环境中可以鼓励首创精神,但如果处理不当也能阻止首创精神的发挥。

西蒙指出,要实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就必须有各种具体的措施。为了执行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措施,企业内部要分成各个部门,每一部门执行一两个具体的措施。

这些措施就成为每个部门自己的目标,称为次级目标。但各个部门往往强调自己的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总目标,甚至把次级目标置于总目标之上,使得次级目标和总目标发生冲突。此外,由于部门之间在分配经费等方面需要联合决策,由于企业成员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不同或者由于他们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一致,都会导致企业内群体间产生冲突。这些冲突必须加以解决。

总之,西蒙的决策理论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从心理学中人类具有判断能力,但又为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所制约这一命题出发,为企业管理概括出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反映了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方面,标志着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阶段。西蒙对组织内决策的研究和观察,在现代企业和公共行政部门的计划工作、预算控制系统中应用良好。

它们已被成功地用于解释和预测如此众多方面的活动,如公司内部取得信息能力的分布和决策,对有限竞争作市场调整,选择投资证券决策和选择海外投资市场等。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应用了西蒙的经济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编辑部编,1985,《荣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四川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动态编辑部,1984,《当代外国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宏昌、林少宫编译,1997,《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78~198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伯纳德·卡茨编,199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传记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William J.Baumol,1979,On The Contributions of Herbert A.Simon,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1(1).

Albert Ando,1979,On The Contributions of Herbert A.Simon,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