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结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238页(2258字)

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形成的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

张培刚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乏(在发展中人口大国还要加上人口数量压力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约束)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同时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一种是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收入只能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乡村农业部门;另一种是以现代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也相应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二元经济结构。

”(1992,P.196)

二元体系论是专门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的,在发展经济学文献中,最早是由J·H·鲍埃克(J.H.Boeck)提出,称为“社会二元体系”,它是指输入的社会体系和本土的社会关系不相称并且相互抵触的情况。鲍埃克认为,二元社会的特点是,一个社会内外来的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和本土的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农业体系共同存在,前者使用先进的技术并具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后者使用本土固有的落后技术。后来希金斯(B.Higgins)根据二元体系这一概念,提出了技术二元体系论。

他认为,在二元体系中,由于先进领域和传统领域使用的生产函数不同,因此对劳动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结构性和技术性失业。他们的理论分析了二元社会中两个领域之间的对立及其影响,但都没有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重要问题(范家骧、高天虹,1992,P.125)。

刘易斯(W.A.Lewis)的劳动无限供给理论通过两个经济发展模型将二元结构分析和工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古典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刘易斯的第一个模型是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发展机制和运行问题的封闭经济模型,第二个模型是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确定问题的开放经济模型。他认为,传统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隐蔽失业或过剩劳动力,使现代工业部门能以不变的低工资得到源源不断的无限劳动供给,这使得工业部门可以形成剩余产出,工业资本家通过利润的再投资来增加工业部门的资本存量和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毕为止,这时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水平线都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的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都将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工农业趋向均衡发展,经济结构趋向转变。这就是着名的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人口流动模式。

在开放经济中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刘易斯认为,当一个国家资本积累赶上劳动供给时,该国剩余劳动力就趋向枯竭,封闭经济中的发展过程也就必然停止;但可以通过移民、资本输出或国际贸易等形式,继续谋求实现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此时成败的关键在于国际贸易条件是否对本国有利,而贸易条件是由双方各自生产粮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提高本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改变其不利的贸易条件。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后经兰尼斯(G.Ranis)、费景汉(John C.H.Fei)、乔根森(D.W.Jorgenson)等人的补充和发展,成为早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然而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或模型,存在着许多缺陷:首先,他们只是描述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没有进一步探究其存在的原因,这就影响了对两个不同部门或结构的性质和特点的深入认识;其次,刘易斯关于传统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假设和不变工资条件的假设与现实不符;其次,刘易斯的模型忽略了总需求,也就是忽视了商品的实现问题,他假设这些商品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出口,这种说法是不现实的;最后,这个理论忽视了技术进步,如果再投资的过程伴随着的是劳动使用的节约,那么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相对下降,刘易斯的模型也就失去了意义(张培刚,1992,P.198;范家骧、高天虹,1992,P.127~128)。

参考文献:

张培刚主编,1992,《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范家骧、高天虹,1992,《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杨建文主编,1990,《20世纪外国经济学名着概览》,河南人民出版社。

谭崇台,1985,《发展经济学》,人民出版社。

陶文达主编,1992,《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迈克尔·P·托达罗,1992,《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

M.Gillis,D.H.Perkins,M.Roemer and D.R.Snodgras,1992,Economics of Development,W.W.Norton & Company,New York London.

上一篇:李国鼎 下一篇: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